髫发子的救赎之路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水死》发表于2009年,是大江健三郎的“长江古义人”系列作品之一。《水死》的故事时间发生在《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小说其后,讲述的是古义人在母亲死后10年,重新探寻父亲死亡的真相,在其过程中与名为“穴居人”的剧团及女演员髫发子相遇,协助他们改编作品,同时与右派进行斗争的故事。《水死》延续着大江文学一贯的引用特征,引用包括自己的作品在内的多个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文本互为补充,折射着作家晚年的诸多思考,构成一个有丰富阐述空间的互文性世界。多重叙述手法、复杂的政治与神话隐喻,作品主题深奥难解,可说是大江文学生涯中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本文以女主人公髫发子的自我救赎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论述她的崩坏与救赎,探明她的崩坏状态如何体现的,其自我救赎又如何实现等问题。通过解读她的救赎,探寻“强奸”及“附身”等隐喻,思考大江对社会性救赎的希望。在序章中,笔者分日中两方,梳理了迄今为止《水死》相关的先行研究,以及大江文学中的关键词“救赎”相关的研究。在把握全局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先行研究未涉及的领域,并立足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价值。本文第一章着眼于髫发子的人物形象展开分析。髫发子是极具人格魅力的女性,她性情强势,作为天才女演员创造了名为“扔死狗”的戏剧形式。通过她的行事风格,尤其是待人接物及对戏剧的处理方法中,分析她的性格及政治倾向。第二章主要分析髫发子的自我崩坏状态。从小说的序章开始到第十二章之间,髫发子一直以活泼积极的形象示人,在小说第十二章中首次出现她的哭泣。本章以小说中引用的艾略特的《荒原》一诗为基础,将髫发子形象的转变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崩坏状态。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从日本强奸罪法律现状入手,结合《水死》小说执笔契机的大江冲绳诉讼案的背景,分析髫发子身上发生的强奸的隐喻,及其与国家主义的联想,大江笔下的女性受害者形象里隐含着对日本社会的谴责。第三章从髫发子走上戏剧之路的缘起开始,分析表演的起源,并着重分析“附体”及“怨灵”这两个《水死》世界中的重要隐喻。髫发子在戏剧中成为“附体”,承担着替“怨灵”说话的功能。十七岁时被强奸并且被强制堕胎的髫发子将自己的过去与《铭助妈妈》的故事相结合,她想作为受害女性的代表发声,并意图继承其斗争精神的“怨灵”,实现自己的救赎。在小说结尾她第二次被强奸,结合全篇小说的分析,笔者推测最后她会得到康复与救赎。第四章中首先分析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古义人的老人形象,将其与小说中充满热情的女性角色们,尤其与其中的代表髫发子对比。在此基础上,笔者引用多段事实资料结合小说,分析在《水死》中的多种二元对立里,投射大江自冲绳诉讼案后持续思考着的时代精神问题,试图阐述作为大江“晚年的工作”的一环的《水死》中所蕴含着的对社会的希望。
其他文献
本学位论文研究了相容Dcpo与局部Dcpo的若干性质,对局部Dcpo进行了推广,引入了LBF-Domain的定义,并对LBF-Domain作了更深层次地研究,讨论其相关性质.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背景,并阐述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结论.第二章:给出了本学位论文所需要的一些定义以及相关的基础性结论.第三章:基于相容Dcpo概念,研究其相关性质并在相容Dcpo中讨论了映射与
新时代延安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延安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收官、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及国家百年目标的实现。当前,新时代延安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受教育者对象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延安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动力不足等。因此,新时代延安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杜尚说:“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杜尚的作品《泉》开启了当代艺术,开启了思维观念的转变。区别于中世纪的宗教美术、19世纪浪漫主义、20世纪现代艺术,在当前国际语境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席卷了中国大地。论文以1968-1980年泉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研究对象,在考察泉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主要历程的基础上,从知青下乡前的社会动员和政府的安置政策、知青下乡后生产生活情况及产生的适应与反差、知青返城后的就业安置与问题解决等几个方面,对泉州市知
对女性群体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的关切与思考一直以来都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的重要特点。在创作第十部长篇小说《盲刺客》时,阿特伍德通过聚焦女性身体,巧妙地对女性生存问题进行了揭露和反思。一方面,男权社会不断压迫、剥削女性,使其沦为工具。另一方面,女性始终努力挣扎,试图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这与福柯的权力理论以及米利特、波伏娃、西苏等人的女性主义理论不谋而合。本论文以小说中的身体政治为切入点,发掘女
本文以黄道周绘画的松树题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画作、诗文、题跋,从图像学、文献学等角度进行较深入的解析。目的是对黄道周绘画中的松题材作品进行整理归类,并逐步分析绘画图像风格与符号的特点与成因。通过研究发现,黄道周多以松树为题材作画,源于其自幼爱松,其画笔下的松树成为生活经历、性情与感悟的承载体,造型风格有明显的个人特点。黄道周所画松树奇崛、偃伏、扭曲,显示出孤傲、壮美、奇挺且坚强的审美特征
赫塔·米勒,德国的女作家和诗人,因“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直白,描写了被剥夺者的生活图景”,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终其一生都在控诉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极权统治以及斯大林劳动营对无辜德裔的迫害。本论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米勒本人的经历及其诗学观,立足于其小说中的“集中营”书写,着重探讨这种“集中营”书写的缘由、表现以及意义,希望能对国内赫塔·米勒的研究有所裨益。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
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裕固族,以当地的舞蹈和风俗文化而盛名。尤其,裕固族舞蹈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时代延续的产物,被当地人民群众加以保护并代代相
由于近几十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在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不完全去除导致在废水中检测到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逐渐增加,磺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成为污水中普遍存在的抗生素类型。抗生素的存在也对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有较高的要求,普通活性污泥需要经过较长的抗生素驯化才能用于抗生素废水处理。好氧颗粒污泥(AGS)是活性污泥聚集形成具有球状结构的颗粒。由于其特殊的球状结构以及高生物量在市政废水和多种类型的工业废水处理等
目的:探讨NLS-RARα蛋白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过表达NLS-RARα的慢病毒,并用polybrene将慢病毒分别转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和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APL)细胞U937中;2.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