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我院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术前、术中、术后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依据中国IUA分级标准)共1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粘连的程度分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术前各因素、术中各因素及术后各因素分组;根据术后妊娠情况分组:妊娠组与未妊娠组。观察临床疗效(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宫腔形态)、妊娠情况(术后1年内经B超确诊)、影响预后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等,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术前、术中、术后影响因素。结果1.171例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情况:171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临床有效率54.97%(93/171),其中中度粘连患者临床有效率62.12%(82/132),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有效率28.21%(11/39),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组(X2=13.959,p<0.05)。2.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1)年龄因素:年龄<35岁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8.41%,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的有效率44.83%(X2=2.844,p>0.05)。(2)术前月经情况:月经量正常、月经量减少、闭经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00%、61.68%、33.33%(X2正常-减少-闭经=9.579,p<0.05,X2减少-闭经=9.251,p<0.0125)。(3)治疗前发病时间:病程≤12月患者中有效率65%明显高于病程>12月患者有效率达46.15%(X2=6.109,p<0.05)。(4)术前药物使用情况:术前使用雌激素有效率45.65%低于未使用雌激素患者的57.60%(X2=1.935,p>0.05)。(5)术前人工流产次数:人工流产0次、人工流产1-3次、人工流产>3次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7.27%、63.97%、36.36%(X2 0次-1至3次->3次=13.159,p<0.05,X2 1至3次->3次=9.753,p<0.0125)。(6)宫腔粘连部位:子宫下段粘连、子宫上段粘连、单侧宫角粘连、双侧宫角粘连的粘连患者四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5.00%、63.83%、59.57%、38.60%(X2=8.836,p<0.05,各组两两比较其p值均>0.0071)。(7)手术方式:宫腔镜下行电切术术后有效率为50.00%,高于冷刀术组的45.45%(X2中度-重度=11.10,p<0.05,X2中度=0.010,p>0.05,X2重度=0.000,p>0.05)。(8)手术时间:≤30min的临床有效率为61.76%,高于>30min的临床有效率49.51%(X2=2.478,p>0.05)。(9)术后激素治疗剂量差异比较:术后口服戊酸雌二醇片≤4mg、6mg、≥8mg三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3.23%、64.71%、39.02%(X2≤4mg-=6mg-≥8mg=6.974,p<0.05,X2=6mg-≥8mg=6.871,p<0.0125)。(10)术后辅助治疗:术后给予IUD、球囊、球囊+羊膜、球囊+透明质酸钠、IUD+透明质酸钠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0%、53.33%、46.67%、60%、59.38%(X2=4.042,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粘连程度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4.455,CI:2.037-9.741)。3.术后1年妊娠情况:评估年龄≤45岁,计划妊娠者共105例,妊娠者32例,未妊娠者73例,总体妊娠率30.48%;中度粘连患者72例,妊娠率34.72%(25/72),重度组33例妊娠率15.15%(5/33),中度组高于重度组(X2=4.247,p<0.05)。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中度组胚胎停育4例,IVF术后妊娠者3例,重度粘连患者33例,其中自然流产1次,IVF术后妊娠者2例。结论1.中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重度组患者;2.术前月经量、人工流产的次数、宫腔粘连部位、术后辅助雌激素的剂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而术前粘连程度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6mg雌激素的临床疗效更高。3.TCRA术后中重度粘连患者妊娠率低于临床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