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菩萨戒是汉传佛教僧人与《四分律》一同普遍受持的大乘佛教戒律。敦煌文书中保存着一定数量的菩萨戒文书,说明菩萨戒在中古时期敦煌地区的流行。文章以莫高窟第196窟作为敦煌莫高窟菩萨戒坛窟的一个典型洞窟,结合传世佛教文献、敦煌菩萨戒文书,对第196窟的图像进行深层释读。对第196窟的研究,有利于对敦煌菩萨戒思想内涵以及莫高窟菩萨戒坛窟图像组成的把握。第196窟是在索勋担任归义军节度使期间建造的。对索勋与第196窟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还原索勋的更多历史信息,还能体现出归义军节度使与敦煌佛教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证:第一,分析第196窟的崖面位置、彩塑样式、装饰纹样等内容,确认第196窟为晚唐修建,并分析窟中供养人共同信奉的佛教宗派——禅宗与第196窟为菩萨戒坛窟的洞窟性质之间的关联;第二,从敦煌文书中留存的菩萨戒弟子题记、菩萨戒戒仪文书与大乘戒律画,探讨敦煌佛教的菩萨戒思想、仪轨以及菩萨戒性质图像题材;第三,第196窟主室南北壁经变画题材反映了大乘佛教成佛之路,并对南北壁东侧的弥勒经变、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展开论述,论证索勋与第196窟之间的紧密关系;第四,第196窟中的菩萨戒性质图像进一步反映了第196窟的菩萨戒坛窟性质。第196窟中洞窟壁画中前室传授戒律画,主室窟顶赴会佛及千佛图像、南北壁下部的菩萨屏风画与东壁门两侧的独特文殊变与普贤变等图像内容是对敦煌大乘佛教菩萨戒自誓得戒、忏悔等思想的生动反映,第196窟即为敦煌莫高窟菩萨戒坛窟的一个代表性洞窟。索勋的龙纹题记、主室南、北壁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和弥勒下生经变等图像信息,反映了索勋与第196窟的紧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