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钳蝎Ca<'2+>通道样毒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活性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蝎毒素是蝎毒中主要的活性多肽,近年来随着其在多种离子通道(Na<'+>、K<'+>、Cl<'->、Ca<'2+>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被认知,已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离子通道在人体细胞的癌变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是许多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以往在对东亚钳蝎蝎毒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中,观察到蝎毒抗癌多肽可引起胃粘液腺癌MGC-803、人乳腺髓样癌BCalp-37、肺癌A549等肿瘤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推测抗癌多肽可能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Ca<'2+>]I启动肿瘤细胞凋亡机制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目前国外已从不同种属的蝎毒中得到约十个特异作用于Ca<'2+>通道的毒素,以来源于Pandinus imperator的IpTxA,矛口来自Scorpion maurus palmatus的Maurocalcine(Mca)为代表。它们多是Ca<'2+>通道软诺丁受体(RyR)的激动剂,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Ca<'2+>由肌浆网钙库中释放。近年我国在东亚钳蝎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多集中在钠、钾、氯通道毒素,对钙通道毒素的研究极少。由于蝎毒中含有的多肽成分多达几十种,各成分分子质量比较接近,从天然蝎毒中制备和纯化纯蝎毒多肽蛋白比较困难,更难达到规模化生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克隆并表达蝎毒素基因,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重组蝎毒素蛋白,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目的:克隆东亚钳蝎钙通道样毒素(BmC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获得基因工程菌株,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有活性的重组蛋白。 方法: 一、东亚钳蝎Ca<'2+>通道样毒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1、Trizole法提取东亚钳蝎尾部毒腺总RNA,以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扩增产物直接与克隆载体pGEM-T进行连接,连接子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TOP10细胞,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挑选初步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质粒的抽提,酶切鉴定送测序。 2、将测序正确的pGEM-T-BmCa.质粒用BamHI、NheI双酶切,纯化后连结于用同样两种酶切的PET-GsT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TOP10细胞,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出阳性克隆,抽提质粒酶切鉴定并测序。 二、东亚钳蝎Ca<'2+>通道样毒素的表达与蛋白纯化 1、将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37℃培养至A 600=0.5-1.0、用终浓度为1mmol/L IPTG、30℃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蛋白。优化表达条件,选用高效表达菌株大量表达。 2、将诱导表达的大肠杆菌冰浴超声破碎,离心沉淀用1%Triton X-100洗涤后,采用8M尿素(含10mMDTT)溶解GST-BmCa包涵体,利用融合蛋白上的6His能与多种金属鳌合物结合的特性,采用Ni-SuperChelating Resin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采用尿素梯度透析法复性融合蛋白。 三、重组Ca<'2+>通道样毒素对骨骼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采用组织块法制备新生大鼠骨骼肌细胞,于含10%小牛血清的DMEM中,5%CO2,37℃孵箱培养。将单层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用PBS液漂洗3次,加入含有Fluo-3的DMEM液,37℃负载30 min,用不含荧光探针的培养液洗涤2~3次,上机检测。激发波长488nm激光,选取固定视野摄影记录荧光强度,加2×10<'-6>mol/L重组蛋白,以6s间隔连续记录8min,统计荧光强度变化。 结论:成功克隆BmC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体系PET-GST-BmCa重组质粒,获得BmCa的基因工程菌株;通过对重组质粒的体外诱导,并对目的蛋白进行了有效的分离、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经细胞体外实验的初步观察表明融合蛋白具有一定活性。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有活性的东亚钳蝎钙通道样毒素蛋白,为其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联合具有不同抗肿瘤机制的热疗和化疗手段治疗脑胶质瘤,对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和浸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脑肿瘤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多西紫杉醇作为化疗药物,是P-糖蛋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