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性问题: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时代伴随着欧洲启蒙运动,大约开始于18世纪中叶。现代化通常用来指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阶段,是由科技发明与创新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并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的一种以生产社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文明。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动态性、国际性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由于各自条件不同,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现代化迄今为止仍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追求的目标,实现现代化是为了获得现代性,然而就在我们力图获得现代性之时,现代性在它的发源地却变成了一个问题。它被怀疑、拷问、批判,成为亟待超越的对象。现代性的哲学观念是指在近现代哲学中形成的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性的思想基础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意识。现代性最根本的哲学精神是理性意识,理性意识的目标和根本功能是达到合理性,以及从混乱中创造出秩序。这种精神认为,创造更多的理性有益于创造更多的秩序,因此,在更多理性的作用下,社会越有秩序就会运转得越好。理性被看作现代性的基础,但理性在发展中发生了扭曲,使现代性产生了难题。启蒙思想通过工具理性——知识对自然进行支配,使启蒙从解放走向奴役,进而工具理性会向社会历史领域扩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管理体制,就是工具理性在社会合理化进程中分别建构的以泰勒制为第一现实构件的工业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以及布尔乔亚市民社会基础上的法理型官僚系统的行政管理。工具理性不是简单地被从自然控制中推广到社会生活中来的,工具理性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面对的是可以被直接量化简约为同质性的自然物质,而20世纪资本主义新的社会存在却是由无数个性不同、能力相异和目的相悖的个人主体活动构成的。“现代性”的难题集中表现为启蒙理想与社会现实、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由于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应当把现代性看作是一个包含了内在“冲突”的结构来分析和 厂口回【、硕士牢位论义 W MAWIR’S TffeSIS反省现代性。超越现代性在本质上就是超越主体/客体哲学。“现代性”是当代思想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者在此课题上的探讨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以“绝对本体”为依托的直观地看待世界的方式,而诉诸实践,回归现实的、感性的生活,世界、存在被理解为不断生成和显现的过程。我们应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并从中领悟超越现代性的方向与途径。“现代性的命运”构成了全部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关怀,马克思在现代性课题上所持的“多元一体”的辩证立场,使他的哲学思考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辩证的智慧,并给后世从多方面理解和阐释“现代性”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fAJ。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破译知识密码",概述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的十年中,福柯应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文本、话语和知识进行考察所得出的一系列观点及其考古学方法.第二部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以梅洛—庞蒂对二元论的批判为核心线索,对梅洛—庞蒂的身体概念和身体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给以简要的评论.该文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探讨梅洛—庞蒂身体理
该文在对科技政策的涵义、分类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之后,分两个时期对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建国初至1977年,科技政策处于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党和政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