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鲍体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dw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淹和鲍照是从“元嘉体”向“永明体”诗风过渡的代表诗人,二人作品风格被并称为“江鲍体”。本论文以“江鲍体”为研究对象。除“绪论”简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缘起、意义、现状以及主要内容外,正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江鲍体”产生之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江鲍体”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本章具体论述了“江鲍体”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进而探讨这种文化背景对江、鲍创作的影响。第二章“江鲍体”的审美共同性。江、鲍创作以诗赋为主。在诗歌上,山水赠答,古奥峭拔;炼字琢句,注重修辞;意象、情调,多取《楚辞》。在辞赋上,已形成骈体赋的雏形,追求辞藻华美,情调近似;其题材与句式相似;立意上多取《诗》、《骚》,且形成急切哀怨之气。第三章“江鲍体”的审美差异性。就诗歌而言,江诗思想内容相对贫乏,而鲍诗反映社会比较深广;鲍诗带有民歌气息,流畅自然,多用对答体结构篇章,江诗过于追求语言奇采,字句雕琢的痕迹明显;同是拟古,鲍诗以拟古寄托情思,江诗则以拟古阐发诗歌观念。就辞赋而言,江赋“以景化心”,鲍赋“以情为里”;江赋以“众星拱北辰”为基本结构模式,鲍赋则呈现出多元的结构方式;鲍赋发扬魏晋赋抒情言理特色,多有创新,江赋多模仿骚体赋或汉大赋,创新不足。第四章“江鲍体”与其他诗体之比较。通过“江鲍体”与元嘉体、永明体之比较,可以看出“江鲍体”渐脱元嘉诗风向永明体演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道,迎来了诗运的第二个转关。第五章从明清诗歌选本“江鲍”选诗看“江鲍”地位之隆降。以明清具有代表性的七部诗歌选本为例,通过统计入选“江鲍”诗的具体数目,考察二人在后代诗坛上地位的升降,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比较分析“江鲍体”的特色,研究其异同,可以更进一步探讨从“元嘉体”到“永明体”诗风转变的轨迹,深化南朝诗歌研究。
其他文献
<正>"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希望都在农村,尽早走进农村、走近农业保险,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强调指出。做好农村保险的关键,是要善于
<正>从太仓大病保险项目实践来看,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离不开三个方面条件:一是科学的制度设计,这是大病保险持续运行的根本;二是有利的政策运行环境,这是大病保险的运行
<正>依据交强险条款第九条规定,对无证驾驶肇事免赔本是顺理成章,但司法界和理论界对此颇有争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以下称《条款》)第九条规定,在无证或
<正> 在图书发行工作中,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脱销和积压。脱销是由于书籍印数小于销数(产小于销),积压是由于印数大于销数(产大于销),恰到好处是由于印数等于销数(
又一届金曲奖结束了。从奖项上说,平淡无奇,从场面上说,乏善可陈。而对于金曲奖本身来说,场面奖项再如何,也不影响金曲奖在整个华语地区,尤其是在内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无
  近年来水下航行器发展迅速,对其推进器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水下噪声要求较高的水下航行器,需要新型的低噪声推进器。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大侧斜导管螺旋桨的设计。通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加大,其行业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冷链物流已经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冷链物流的专业化企业不断出现,与其相关的行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
"以网防火"是林火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影响林火阻隔网(FFSN)火灾防控效能发挥的因素很多。文中建立FFSN火灾防控效能评判指标体系:FFSN密度、FFSN网眼变动系数、FFSN连通度、FFSN
本文以王沂孙仅存的65首词作为研究对象,从美学角度切入,尝试对王沂孙词作的总体风格及其成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首先,从审美风格论的角度对王沂孙词作之审美意象形态风格
汉水上游地区自古就是南北方诗歌的交汇地带。先秦时期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两大源头在这里交汇,初步奠定了其南北融合、质朴写实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