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淹和鲍照是从“元嘉体”向“永明体”诗风过渡的代表诗人,二人作品风格被并称为“江鲍体”。本论文以“江鲍体”为研究对象。除“绪论”简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缘起、意义、现状以及主要内容外,正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江鲍体”产生之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江鲍体”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本章具体论述了“江鲍体”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进而探讨这种文化背景对江、鲍创作的影响。第二章“江鲍体”的审美共同性。江、鲍创作以诗赋为主。在诗歌上,山水赠答,古奥峭拔;炼字琢句,注重修辞;意象、情调,多取《楚辞》。在辞赋上,已形成骈体赋的雏形,追求辞藻华美,情调近似;其题材与句式相似;立意上多取《诗》、《骚》,且形成急切哀怨之气。第三章“江鲍体”的审美差异性。就诗歌而言,江诗思想内容相对贫乏,而鲍诗反映社会比较深广;鲍诗带有民歌气息,流畅自然,多用对答体结构篇章,江诗过于追求语言奇采,字句雕琢的痕迹明显;同是拟古,鲍诗以拟古寄托情思,江诗则以拟古阐发诗歌观念。就辞赋而言,江赋“以景化心”,鲍赋“以情为里”;江赋以“众星拱北辰”为基本结构模式,鲍赋则呈现出多元的结构方式;鲍赋发扬魏晋赋抒情言理特色,多有创新,江赋多模仿骚体赋或汉大赋,创新不足。第四章“江鲍体”与其他诗体之比较。通过“江鲍体”与元嘉体、永明体之比较,可以看出“江鲍体”渐脱元嘉诗风向永明体演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轨道,迎来了诗运的第二个转关。第五章从明清诗歌选本“江鲍”选诗看“江鲍”地位之隆降。以明清具有代表性的七部诗歌选本为例,通过统计入选“江鲍”诗的具体数目,考察二人在后代诗坛上地位的升降,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比较分析“江鲍体”的特色,研究其异同,可以更进一步探讨从“元嘉体”到“永明体”诗风转变的轨迹,深化南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