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量中下颈椎不同螺钉固定方法的最大拔出强度及钉道长度,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探讨新的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植入技术。
方法:
本实验研究使用新鲜成年猪颈椎标本(C4-C6)24个,随机分入三组,每组8个,分别通过三种不同部位的植入方法植入螺钉内固定,分别为前路椎体螺钉(VBS)、前路经椎弓根螺钉(APTS)以及自行设计的前路同侧椎弓根根部螺钉(APRS),利用生物力学仪行钢板垂直拔出,测量最大拔出力及相应钉道长度,对最大拔出力及钉道长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植钉方法最大拔出力比较结果为VBS组与ATPS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VBS组与APRS组最大拔出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ATPS组与APRS组最大拔出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APRS组较VBS组及ATPS组在钢板抗垂直拉力方面明显增加。APRS组较VBS组之间钉道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APRS组能获得的钉道长度较VBS明显增加。
结论:
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PTS)及颈椎前路椎弓根根部螺钉(APRS)是两种设计新颖的植钉方法,本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力学根据,进一步针对性的、影像、解剖研究以及钢板内固定系统的设计能更好的促进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