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在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方面,强调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同时保证生态安全,即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如何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生态安全更为敏感和脆弱的三峡库区重点县——云阳县为研究案例,更加彰显研究目标的典型性。首先,以云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安全水平两个基本维度,分别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综合评价法和PSR模型定量分析云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态安全水平在1993-2013年期间的演变趋势和特征,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解析影响二者的主因子;然后,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云阳县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安全相互关系,探索二者相互影响的规律以及城镇化对生态安全约束的响应;最后,基于上述定量研究结果,结合云阳县实际,提出推进城镇化和生态安全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993年至2013年期间,云阳县城镇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1年期间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从0.1494增加至0.8776,增长了近6倍,其中,2009年以后城镇化水平增速加快,相比2009年以前年均增速提升近4个百分点。增长因素分析表明,云阳县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主要受经济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生活质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所带动,但主要归因于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的主导作用。(2)研究时段内,云阳县生态安全综合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1993年的0.61上升至2013年的0.71,年均增幅为0.78%。其中,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状态指数总体上升,响应指数基本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生态安全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云阳县生态安全等级由强警状态逐渐演变为较安全状态。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环境保护因子是影响云阳县生态安全水平的主导因子,其对生态安全水平的贡献度为59.73%,城镇环境质量因子次之。(3)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安全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云阳县生态安全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EKC关系,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生态安全水平拟合曲线近似于正“U”型曲线,并处于曲线右侧发展阶段,说明生态安全水平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改善。二者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说明生态安全水平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自身的演变能够引起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变化。VA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累积效应,生态安全水平提升前期能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后期又比较严格地制约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生态安全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在前三期反应较小,后期负向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方差分解发现,生态安全水平对自身影响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城镇化发展水平对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在逐渐上升,而生态安全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非常剧烈,约束作用明显,但对其自身影响的贡献大幅下滑。(4)城镇化对生态安全约束的响应表现为压力和状态约束响应,引起城镇化系统状态的信号表现,从而促使响应行动返向影响城镇化发展,通过响应流程的作用和信息反馈达到优化城镇化发展的目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5)云阳县生态安全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约束作用愈来愈大,这对于库区区县具有典型借鉴性。云阳县在保障其生态安全方面,必须防治自然灾害,治理“三废”污染,鼓励生态产业的发展;在提高城镇化水平方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