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中的英雄叙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历史时期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需要浓重书写的一笔,更是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记忆中永不磨灭的一部分,与时代同音的儿童文学因此开始了英雄叙事。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在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题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涌现出了像《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鸡毛信》中的海娃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小英雄形象。本论文选定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中的英雄叙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等简要研究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中英雄叙事的几个问题,包括:小英雄形象的时代特征、形象塑造过程中的叙事特点、英雄主义解构给儿童英雄叙事带来的冲击以及这类题材儿童文学应该秉持的价值取向等,以期寻求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创作较之以往的创作所能抓住的突破点。首先绪论部分论述了英雄的共通性和小英雄的特质,说明了即使是小英雄同样具有勇敢、奉献、智慧等共同特点,作者在创作时也要注意表现出属于孩子特有的气息,不能违背艺术规律,创造出早熟的小大人其次正文部分,第一章分为渴望英雄时期、英雄崇拜时期以及反思战争时期三个部分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建国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三个时间段中,儿童英雄叙事的大致原因和由此造成的本时期内小英雄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概括。第二章从视角、情节、声音三个方面探讨叙事技巧对小英雄形象塑造带来的影响,叙述了新时期之前由于对儿童文学宣传作用、教育目的等的过分要求,而造成的小英雄的“沉默”。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英雄主义解构的风潮从成人文学影响到儿童文学,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小英雄的神化减少了,不再对他们做过于异于常人的描写,而是尽量将小英雄作为那个时期能起来抗争的孩子的缩影,他们的个人意识、个人感受和参与战争时个中的无奈、无助被关注。第四章分别从历史的和人文的两个角度探讨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价值取向,涉及战争题材作品的最高要义自然是通过感性描写、理性思考发出和平的呼声。和平是全人类永恒的追求,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作者在涉及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创作已经自觉的去完成从社会视角向人文视角,从传统的小英雄叙事到少年儿童的人性关怀叙事,从战争叙事到战争状态中儿童心理探索的转变。最后在和平的环境中继续英雄叙事,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敬仰,更重要的是传承、思考,历史和英雄都不会离我们远去。
其他文献
俄罗斯经济一度在油价的暴涨中实现了高增长,但在2008年油价暴跌之后,俄面临着经济增长的转折点。虽说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伴随着一系列的市场经济结构改革,但还是对于油价变动
本文以余华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余华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总结了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并指出了余华小说苦难主题的存在学意义及其最终的价值体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网络与业务的日趋融合,移动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国家信息化项目的不断推进,电信业务正在逐渐从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邵阳铁通公司正在完善和扩大网络规模,大力发展多种业务,扩大用户规模。如何通过网络的不断创新,努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品牌,以更好地
1892年昭通府城内因有天主教育婴堂残害中国幼童的传言,招致城内民众的愤慨,因而纷纷涌向天主教堂,要求查明事实,惩办凶犯。是为晚清文献记载中昭通的第二次教案。这次教案比
本文对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做了回顾。从联邦德国建立之初到 20 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公民对民主政治体制的认同感和忠诚感有了极大的提升,产生了对民主制的普遍支持
目的描述新生儿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分布现况,建立正常新生儿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范围,并分析可能影响新生儿血压和低出生体重的的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语气词“了”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以往学界对“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自八十年代鲁健骥先生将偏误分析介绍到中国后,偏误分析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作为
目的探讨绝经后B超发现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65例绝经后B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但无临床症状的妇女行宫腔镜检查,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并与同期1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