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PTFE的磨损行为演化机制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ng9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外部供热(或燃烧)的活塞式发动机,在太阳能热发电、水下动力空间站动力、热泵空调动力、车用混合推进动力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斯特林发动机向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使活塞环磨损加剧,设备寿命及可靠性降低。玻璃纤维增强PTF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斯特林发动机用活塞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耐磨性能不稳定,需要揭示其磨损行为的演变机理,为提出该活塞环磨损控制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针对玻璃纤维增强PTFE活塞环和斯特林发动机专用双相不锈钢氮化缸套,采用原位观察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PTFE活塞环的磨损量及其在双相不锈钢氮化缸套表面转移膜随活塞环在缸套试样表面滑动距离的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活塞环和缸套表面磨损前后的形貌、轮廓及成分,揭示了玻璃纤维增强PTFE的磨损行为演化机制。获得结果如下:  1、玻璃纤维增强PTFE活塞环的磨损率及其在双相不锈钢氮化缸套表面转移膜随二者相对滑动距离的变化规律:  包含磨合期、过渡期、稳态磨损期三个典型阶段:在磨合期,活塞环的磨损率迅速升高,同时在缸套表面形成连续的PTFE转移膜;在过渡期,活塞环的磨损率逐渐下降,缸套表面的转移膜减薄,缸套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在稳态磨损期,活塞环的磨损率维持在低位并小幅波动,同时缸套表面形成带状转移膜,并逐渐连接成片;  2、玻璃纤维增强PTFE活塞环磨损行为的演化机制为:  在磨合期,活塞环中较软的PTFE基体在缸套表面粗糙峰的犁削作用下磨损剧烈,使玻璃纤维逐渐裸露承载、磨损,同时脱落的PTFE基体在缸套表面形成连续的转移膜薄层;在过渡期,玻璃纤维在PTFE及氧化铁磨屑中团聚,重新镶嵌回复合材料表面承载,使其磨损率逐渐下降,而承载的玻璃纤维对转移膜造成磨损,并抛光缸套表面;在稳定磨损期,活塞环表面大量玻璃纤维的承载作用使其磨损率稳定在低位,而表面镶嵌的玻璃纤维反复出现小范围成片“移出-再填充”的现象,导致活塞环磨损率小幅波动,同时摩擦副稳定的接触状态促进了缸套表面转移膜的形成,使活塞环磨屑在缸套表面逐渐形成带状转移膜并连接成片;  3、活塞环磨损率随滑动距离的变化规律,与缸套止点附近转移膜的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关联程度较高;活塞环表面玻璃纤维面积占有率变化规律,与止点附近转移膜在滑动方向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其他文献
电磁搅拌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特别是在连铸生产中,依靠电磁搅拌器激发产生变化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来完成对钢液的均匀搅拌已达到生产要求。连铸过程中对于不同形状钢坯
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成分复杂、色度深、具有强酸性或者强碱性、生物毒性大,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围的水环境,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动
能源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在世界范围内先后爆发了三次“能源危机”。能源植物
Nd-Fe-B基永磁薄膜在微机电系统(MEMS)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采用Nd-Fe-B合金靶制备Nd2Fe14B基薄膜,存在不易调控薄膜的成分、微结构、相组成等缺点,本论文采用磁控溅射
水土流失问题是目前影响农业发展及生态稳定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问题由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引起,造成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退化等严重后果,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低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成本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船舶、航天等领域,但其表面硬度低、耐磨耐蚀性差的特点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等离子氮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
典型的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系统)由位于同一操纵子中的两个基因组成。其中,一个基因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另一个基因编码不稳定的抗毒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人们对材料表面的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形式一片大好。在各种表面处理技术中,电化学沉积是最有效的一种。出于对金属镀层的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单金属镀层是比较难以满足的。由于很多的合金镀层具有了各种各样的表面性能,因此许多合金镀层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多的选择。因此,研究者们对电化学沉积合金镀层技术拥有了很高的关注,特别是在一些苛刻、特殊的条件下所使用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