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颈椎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ACDF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的患者14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时长、随访时长、合并症)、手术资料(植骨材料、手术节段及数目)、临床疗效(满意度、疼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颈椎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ACDF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的患者14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时长、随访时长、合并症)、手术资料(植骨材料、手术节段及数目)、临床疗效(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部残疾指数[NDI]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影像学参数(颈椎矢状面的影像学参数[颈枕角{OCI}、C2-C7 Cobb角{CL}、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及C7、T1倾斜角{C7S、T1S}、T1倾斜角减C2-C7 Cobb角{TS-CL}]、终板异常、融合器下沉、植骨融合情况)、并发症。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ACDF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1个手术节段中,融合率为72.8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植骨融合的潜在因素有年龄、终板异常、植骨材料、术后C7S异常、术后T1S异常、糖尿病等。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ACDF的植骨不融合因素包括:人工骨(融合率29.17%[14/48],OR=47.437,p<0.001)、异体骨(融合率 79.05%[83/105],OR=3.916,p=0.022)、糖尿病(融合率 38.10%[8/21],OR=3.339,p=0.042)、术后 T1S 异常(融合率 63.22%[55/87],OR=2.664,p=0.020)。结论:人工骨、异体骨、患有糖尿病、术后T1S异常均为ACDF术后不融合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唾液酸(sialicacid,S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糖,通过α2-3、α2-6和α2-8键与N-、O-糖链或糖脂结合形成细胞膜表面受体。SA主要有两种形式: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和N-乙醇基神经氨酸(Neu5Gc)。在这些形式中,只有Neu5Ac存在于健康的人体中,其中它作为细胞之间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信号转导、介导免疫细胞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唾液酸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潜在恶性疾病(
研究背景: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人口最多的国家,TBI患者的数量也远远多于其他国家。脑损伤发生后,多种原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据相关文献报道脑损伤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达65%。且TBI发生后导致血液
研究背景患者疼痛治疗不足,护士疼痛管理知识缺乏,迫切需要培养疼痛治疗专科护士。疼痛管理核心胜任力跨专业专家共识为改善疼痛教育质量提供基础,包括4个维度:疼痛的多维性、疼痛的评估与测量、疼痛的治疗及知识应用。国内有基于胜任力构建疼痛治疗专科护士的知识、临床实践教学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未见应用以上疼痛管理核心胜任力的专科护士培训。研究目的基于疼痛管理核心胜任力设计疼痛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并评价培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耳蜗术后植入体周围迟发性肿胀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探讨人工耳蜗植入体周围迟发性肿胀的发生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与资料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中心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425例患者,术后出现植入体周围迟发性肿胀26例,其中5例为复发病例。采用统计学比较不同切口类型、植入体类型、肿胀诱因的复发率和首次肿胀出现时间情
目的:合并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能否从姑息性原发肿瘤切除术中获益目前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同时缺乏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来解决这个问题,部分随机对照试验因入组病例困难,病例数量严重不足,最终被迫终止试验。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数据库)来评估姑息性原发肿瘤切除术是否与合并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脏和(或)肺部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