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电子封装行业正在向微型化、高度集成化和低成本规模化方向发展,伴随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小和产品的连接尺寸愈加精细,封装器件的焊点尺寸必然随之减小,焊点内的金属间化合物与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封装行业正在向微型化、高度集成化和低成本规模化方向发展,伴随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小和产品的连接尺寸愈加精细,封装器件的焊点尺寸必然随之减小,焊点内的金属间化合物与焊点之间的体积比必将急剧增加,从而促使焊点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对焊点在服役期间的可靠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Cu基焊盘在封装领域的广泛使用,钎料与其反应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Cu6Sn5的力学性能被广泛研究,使用纳米压痕法测试成为研究其力学性能的主要手段。但是不同学者的测试数据不尽相同,这种数据不稳定性备受关注。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测试数据结果,减少误差,有必要深入探讨误差来源。 本文采用模拟预测和试验分析及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Cu6Sn5产生测试误差的来源。着重考察支撑条件对Cu6Sn5的测试数据影响及Cu6Sn5的各向异性对测试数据影响。最后,对Cu6Sn5测试误差做出理论分析总结。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支撑条件对Cu6Sn5的测试数据有影响,宏观支撑条件即为Cu6Sn5背后基体材料支撑,其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Cu6Sn5测试数据的统计平均值;微观支撑条件即抽样单个u6Sn5,其具体的晶粒尺寸、晶粒形貌及实际压入位置处对针尖的支撑条件,微观支撑条件影响Cu6Sn5测试数据的测试误差波动范围。另一方面,晶体学取向对Cu6Sn5的测试数据也存在影响,从z方向压入顶视面(TopView)获取的Cu6Sn5的测试数据比从x、y方向压入横截面(CrossSection)获取的测试数据统计平均值小。由此得出,顶视面支撑条件优于横截面,可作为纳米压痕测试的主要测试面;200℃老化5天的试件,可以作为标准试件用以测量Cu6Sn5的纳米压痕数据。
其他文献
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引进了烟用二醋酸纤维的生产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烟用二醋酸纤维的使用为减轻烟草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起到
双SBR是将厌氧/缺氧间歇反应器(A2-SBR)与具有硝化作用的SBR反应器(O-SBR)联合使用,进行脱氮除磷的工艺。该工艺充分利用反硝化聚磷菌(DPB)与硝化菌的生理特征,实现了最小的COD
筒形件强力旋压是公认的制造大型薄壁筒形件的首选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兵器等许多工业部门。尽管目前对三旋轮对称分布的筒形件强旋已进行了较多的理论与工艺研究,但对三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因其具有低的电阻率和在可见光范围内高的透射率,在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主要包括SnO_2、In_2O_3.、ZnO及上述氧化物的掺杂系列。其中,A13+掺杂的ZnO(简称AZO)薄膜因其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降低AZO薄膜的电阻率,摸索出可重复性好,质量稳定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二水合醋酸锌(Zn(
脉冲TIG焊具有电弧稳定、焊接质量好、电弧能量分布精确可控、适合于全位置焊接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焊接各种材料。脉冲TIG电弧担负着将电能转变成焊接所需要的热能的任务,其性
保留时间是色谱分离条件优化及未知化合物鉴定的重要参数,影响保留时间的因素有很多,除组分的性质外,载气流速、柱温、色谱柱类型等对保留时间也有很大影响。对于同一组分,在其它操作条件均相同时,由于柱子的内径、液膜厚度以及柱长等参数的变化都会使保留时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的分离分析中,若是为满足分离要求更换不同液膜厚度的色谱柱,则需要重新测量恒温数据,耗时耗力。本文基于非线性塔板理论及保留值方程,利用自制
日益增长的废弃电子电器(Waste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简称WEEE)是伴随电子信息工业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世界性环境问题,采用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方法对WEEE进行资
超滤技术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具有操作压力低、能耗小、运行简单、能有效截留细菌和病毒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课题采用内压式中空纤
采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作为抗静电填料,利用其特有的三维四针状结构及较高的强度和模量来改善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克服传统抗静电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