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音丛的产出研究是英语语音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往的研究发现表明,在母语和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会在产出包含清塞音的英语首辅音丛时遇到困难。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类辅音丛的研究。目前,标记区别假设和优选论分别从错误率和错误类型的角度探讨辅音丛的产出和习得情况。在就语言因素对辅音丛产出的作用进行探讨时,以往基于标记区别假设的研究只就某一类标记性对辅音丛产出的影响作研究,而没有考察辅音丛产出时可能同时受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标记性的影响。另外,已有的基于优选论的研究只针对某个产出形式探讨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同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除了语言因素的作用外,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是造成产出类型多样化的原因。而它们都没有解释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作用,所以,本研究进一步在探讨语言因素作用的同时,还讨论了学习者因素对辅音丛产出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包含英语首辅音丛的产出进行研究。首先,选取了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各30名,进行了英语语言水平测试,最终选定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各20名,参加句子朗读。同时,两名英语本族语者应邀进行朗读,将其视为标准的英语发音、作为分析的参照。所有朗读的录音都经过标注和标准化处理。本研究分析了这40名中国EFL学习者在相关辅音从产出中的偏差率和偏差类型,并分别探讨了标记性、母语迁移、音系环境、学习者英语水平和性别差异对这些辅音丛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EFL学习者的辅音丛产出与英语本族语者的标准产出相比有偏差。三个辅音连缀的辅音丛的偏差率显著高于两个辅音连缀的辅音丛的偏差率。就偏差类型而言,在以/s/音开头的辅音丛中常见替换音;在无/s/音的辅音丛中插音是常见的偏差类型。插音包括辅音插音和元音插音。在辅音插音中,只发现了插入/s/音的情况。在元音插音中,所插入的元音语音特性存在多样性,其中,/(?)/和/u/是最常见的被插入的元音。不必要的送气和用某一辅音替换另一辅音是两种替换音类型。不必要的送气是常见的,而用某一辅音替换另一辅音则较少见。2.本研究发现的语言因素作用涉及标记性和母语迁移的影响。就标记性而言,复杂度标记性对首辅音丛产出的影响最大。复杂度标记性越强,辅音丛产出的偏差率则越高;复杂度标记性越弱,辅音丛产出的偏差率则越低。响度标记性的影响在两个辅音连缀的辅音丛中得到体现。在两个辅音连缀的辅音丛中,响度标记性强的辅音丛的偏差率低,而响度标记性弱的辅音丛的偏差率高。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反。本研究运用概率性优选论,通过制约条件集合和它们的等级排列,揭示了关于英语辅音丛的中介语音系。总体而言,在英语本族语者语音的四类制约条件关系中,涉及插音、替换音和删音的忠实性制约条件等级高于标记性制约条件,阻止偏差的出现;在中国EFL学习者中介语的四类制约条件关系中,涉及插音、替换音和删音的忠实性制约条件等级低于标记性制约条件,涉及送气的忠实性制约条件与标记性制约条件等级不稳定,这四类制约条件的关系解释了出现偏差的原因。在汉语音系中,涉及插音、替换音和删音的忠实性制约条件等级低于标记性制约条件,允许插音和删音出现;涉及送气的忠实性制约条件等级高于标记性制约条件,允许送气的出现。因此,标记性制约条件和忠实性制约条件间的关系清楚地反映了学习者母语对中介语的影响。音系环境对被测首辅音丛产出的影响非常微弱。在辅音后的辅音丛产出的偏差率低于在元音后的辅音丛产出的偏差率,但在这两类音系环境中的辅音丛产出的偏差率没有显著差异。两类音系环境中的辅音丛产出在偏差类型的分布上也是一致的。即,在辅音后的辅音丛的偏差从多到少依次为插音、替换音和删音;在元音后的辅音从的偏差与在辅音后的辅音丛的偏差在从多到少的顺序上是一致的。3.本研究发现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性别差异也是影响他们对英语首辅音丛产出的因素。对英语首辅音丛的产出,低水平学习者比高水平学习者没有明显产出更多偏差,这说明学习产者的英语水平虽然对产出有影响,但是不显著。同时,高低水平组的学习者在偏差类型的分布上表现一致。即,两组学习者所产出的偏差从多到少依次为插音、替换音和删音。但是,在只考虑两个辅音连缀的辅音丛产出或在辅音后的辅音丛产出时,高低水平学习者的辅音丛产出是有显著差异的。高水平学习者产出的偏差少,而低水平学习者产出的偏差多。学习者的性别差异在辅音丛产出中有明显作用。无论是偏差率还是偏差类型,女性学习者都比男性学习者产出了更多的偏差,尤其是在元音后的辅音丛产出中偏差更明显。在辅音后的辅音丛产出中,男女学习者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学习者中介语中的首辅音丛产出偏差,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EFL学习者对英语首辅音丛和二语语音的习得情况、并从语言内部和学习者外部两个角度了解影响习得的因素。本研究的成果也将对二语语音教学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