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白鹳行为模式挖掘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作为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本文以濒危物种白鹳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停留行为、迁移行为、社群行为和迁移状态四方面对其行为模式展开研究。(1)在轨迹停留点分析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数据运算量大和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基于轨迹压缩的连续时空距离聚类的轨迹停留点分析算法,利用轨迹压缩并考虑轨迹点之间的时空连续性,仅对时间相邻位置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最后,将时空距离与紧密度和间隔度相结合,对各算法聚类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降低数据运算量的基础上,能有效识别白鹳的停留区域,且类内距离最小、类间距离最大。(2)在频繁轨迹挖掘方面,针对目前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数量级不统一、聚类过程复杂问题,提出基于复杂网络聚类的频繁轨迹挖掘模型,该模型将统一数量级后的相似性度量方法与复杂网络相结合,在真实移动轨迹上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与复杂网络相结合的频繁轨迹挖掘模型,能够有效识别白鹳群体的频繁轨迹,且聚类过程更为便捷、高效。(3)在社交关系网络研究方面,针对之前以离散位置关系代表移动对象之间的社交强度存在的片面性问题,本文以白鹳个体之间的轨迹段相似度值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强度,并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其社交网络关系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轨迹段替代局部位置进行关系强度度量的方法,刻画出的社交网络关系更精准可靠、网络结构更稳定。(4)在白鹳迁徙状态预测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数据分辨率低和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使用高分辨率数据集,在从历史数据中精确提取对迁移状态影响力高的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未来环境特征数据,并在多种预测模型上进行实验检测,最后利用准确率对各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未来环境特征使得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得到普遍提升,且效果稳定。
其他文献
液态CO2压裂煤层增透技术在治理矿井瓦斯灾害、提高煤层气产量的同时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液态CO2本身低温、高压、非极性及相变后遇水酸化等特性,通过搭建液态CO2溶浸-酸化煤体实验平台,先后开展液态CO2溶浸煤体及酸化煤体实验,并采用氮吸附、XRD、XRF、ICP-OES、FTIR、SEM-EDS等一系列测试手段研究液态CO2注入煤层后在液相阶段及酸化阶段与煤体的矿物、有机质
城市地铁施工多处于地下空间,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面临众多易诱发地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再加上企业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缺失、风险响应效率低下等原因,往往对事故发生前出现的众多轻微伤害或无伤害的事件缺乏早期主动的风险干预,使得地铁安全事故频发。现有研究表明:地铁人因事故是地铁安全事故重要事故类型之一,其发生概率超过地铁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90%。其中,施工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如态度不正、动机不良等引发的人
高温作业普遍存在于诸多行业,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到工人身心健康和作业效率,造成工作中安全事故概率增大。本文针对高温高湿热环境设计研究出一种涡流管和相变材料复合型冷却服。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实体试验以及主观评价的方法,对本复合冷却服实验测试来分析制冷性能,有望缓解高温作业人员热应激并对人体舒适提供新的建议。实验以真人着装进行测试分析,在实际工况为31℃、33℃、35℃、37℃,相对湿度为65%的情况
随着巷道开采规模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事故频发使得研究合理的支护参数成为确保巷道安全生产的关键。由于施工方便,在煤矿开拓中大量采用矩形巷道,传统锚杆支护设计方法通过将矩形巷道等效为圆形巷道对围岩变形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支护参数,但圆形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矩形巷道不同,使得锚杆受力特性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与总结现有锚杆支护理论、锚杆锚固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
近年来,随着澄合矿区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采场底板受下伏奥陶纪灰岩高承压水的威胁日趋严重,导致底板发生突水的频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开展承压水矿区采场底板突水机理分析,有效遏制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一直是煤矿工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澄合矿区董家河煤矿225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奥灰承压水矿区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研
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快速充电技术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作为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的理想产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PHEV)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针对PHEV频繁起停产生大量制动能耗的问题,本文提出PHEV再生制动模糊控制策略,在保证制动安全条件下使能量回收效果达到最佳,对PHEV广泛使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 PHEV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煤矿安全是获取煤炭资源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人员的安全问题,矿井井口作为人员出入井下的唯一通道,需要对人员身份进行有效识别验证,因此对矿井人员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保证人员的安全有效管理是矿井生产安全的保障,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矿井井口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总结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和矿井人员识别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矿
316L不锈钢成形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制造工艺在改善316L材料强度的同时很难兼顾其塑性,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LM)技术为克服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但SLM工艺快速熔化凝固的特点,使其成形件会产生非平衡组织,伴有晶粒粗大、高残余应力等不良特征,将不同程度地影响SLM工艺成形件的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激光与金属粉体相互作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生产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主流煤矿人员定位方法误差较大。因此深入研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误差的成因及抑制方法,对提高矿井人员定位准确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目前主流无线定位方法后,以时间到达法(TOA)的测距方法为基础,首
核电焊接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硬化会引起材料局部区域力学性能的改变,而准确的材料力学性能对焊接结构完整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拉伸试验难以获取焊接材料区域精确的力学性能,鉴于焊接接头局部复杂的力学不均匀状态在实验室中难以模拟,本文将核电焊接结构在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塑性硬化简化为材料不同程度的预拉伸变形,提出了一种连续压入过程分析和弹塑性有限元反演分析相结合的材料力学性能获取方法,有效表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