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愈加深入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的结构影响着产业与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产生深刻的影响。2015年党和国家针对我国当时经济持续下行、人口红利渐失的情况,适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战略思想,宏观经济社会的改革必然会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的变革。作为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本就与经济社会发展有远高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相关性。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对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以此来改善人才供需矛盾、保障供给质量与效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换、提高中下等人群收入水平,使人力资源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概而言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中等职业教育本应该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创造更多人口红利的艰巨任务,但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却出现了和社会及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出现“技工荒”“结构性失业”等现实问题,说明中等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性失衡、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效率低下,急需通过供给侧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研究通过人力资本理论、战略联盟理论、教育内外部规律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研究。其中问卷调查法的被试者都来自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2+1式”“2+0.5+0.5式”“订单式”等),并用统计软件对回收问卷做了统计分析。为了保证调查结果内容的充实,本研究还对5所中等职业学校5名校领导和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培养过程合理性欠缺、培养制度不够完善、培养评价缺乏行业参与等,这些问题将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对人力资本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也产生影响。随后,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对发达国家四大职教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BTEC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北美CBE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及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启示。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学习国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无法适应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改革需求,故而本研究针对教育供给侧改革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诉求及带来的新挑战,综合对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对国外四大职教模式及其特点的研究,给出了在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应对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