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镧系离子由于具有独特的4f电子轨道,赋予其特有的光学物理性质,当与共轭程度高、吸收系数高、传递效率高的有机配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后,可以表现出优良的发光性质,对于稀土离子的发光强度及发光寿命有显著的提高。本文利用水杨羟肟酸和β-二酮二苯甲酰基甲烷为配体,采用溶剂扩散的方法合成出两系列结构不同的稀土配合物,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质分别进行分析测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水杨羟肟酸与与氯化稀土、硝酸稀土混稀土盐进行反应,得到了一系列双核结构的稀土配合物,[Ln2(Hshi)2Cl4(NO3)2·2MeOH]·Et3N[Ln=Sm(1),Eu(2),Tb(3),Dy(4)]。对配合物进行红外、紫外、荧光、PXRD、元素分析、X-单晶衍射等测试,通过测试发现,配合物1和3表现出配体和稀土离子共发光;配合物2为铕离子的特征发光;配合物4表现为以配体为主,镝离子为辅的双重发射。2.利用水杨羟肟酸与二苯甲酰基甲烷稀土盐反应,得到了六个结构相同的稀土配合物,[Ln2(Hshi)2DBM4·2DMF][Ln=Sm(5),Eu(6),Gd(7),Dy(8),Nd(9),Yb(10)],通过掺杂的方式,提高了本系列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使其配合物的发光强度、量子效率及发光寿命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配合物5和6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荧光发射;配合物9和10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的近红外发光性质;配合物5通过调节激发波长,得到了新的单组分白光材料;配合物8表现出配体的荧光发射,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掺杂得到了新的具有白光发射的配合物11。3.利用掺杂材料Eu0.2Gd0.8在可见光区域内能发出较强的红光,分别实现对醋酸小分子、铝离子、重铬酸根的选择性传感,定量分析证明了此掺杂材料对以上客体分子有高度敏感性,醋酸小分子及重铬酸根对掺杂材料造成了猝灭效应,而铝离子使其荧光颜色由红光变为蓝绿光,此工作有望为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检测性能提供了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