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变文》汇集的是唐末至北宋初期的“俗讲”文学作品,口语化的程度较高,是研究唐五代汉语的珍贵资料。它记录的时代为南北朝至宋初约一千年,反应了当时北方方言的面貌。这部作品也反映了汉语发展史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的语言面貌,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转变时所发生的词汇和语法方面质的变化,在《敦煌变文》中几乎都能找到明显的证据。它是汉语史,尤其是近代汉语研究十分重要的语料。 本文研究的是《敦煌变文》里的动态助词,共分为八章。前七章分别介绍七个动态助词,每一章分为两个小节,每一小节的第一部分简要概括前辈时闲对该动态助词的研究概况,介绍他们所持的观点和争论的焦点,并给予简单评价;第二部分应用数据库的手段,全面收集该动态助词所出现的句子,然后根据他们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内容,从语法化等级的角度详细分析、论证,找出他们作为谓语动词、结果补语、能性补语、趋向补语、动相补语以及动态助词的句法结构形式,使我们对这七个动态助词进行更好的把握,同时也使我们对于《敦煌变文》乃至唐五代助词系统有更全面的了解。本章主要是想通过对《敦煌变文》里各个助词多种用法的描写,来分析这些助词在该时期所处的语法化等级。 本文在第二章探讨了在《敦煌变文》里,为什么有些助词可以同时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而相同的语法意义又有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如动态助词“却(却)”既可以表完成貌,又可以表持续貌;同样是完成貌,却可以同时由“了”、“却”等来表达。本文在讨论敦煌变文里的动态助词与动态范畴关系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