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老年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中国,由于人口政策引致的老龄化加速到来,加之整个社会经济正面临剧烈的经济转轨和社会变迁,中国老年保障制度改革成为一个极其紧迫的任务。现行老年保障制度框架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影响了保障效果的发挥,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本文对老年保障制度的基本经济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指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中国老年保障制度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现代老年保障制度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其产生有着客观必然性,它的基本特征在于社会共济,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国际上关于老年保障制度改革模式的争论实质上是价值理念的分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看,老年保障是属于公平特征的基本物品,其主要功能在于收入再分配。我国以往改革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失当,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进行根本性调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与经济转轨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人口老龄化、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人口政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市场化改革等基本国情和现实因素,决定了我国老年保障制度改革应该保证公平优先,并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因而需要重构我国的老年保障制度。本文提出以“社会统筹、总体积累”的目标模式作为进一步改革的框架性政策建议,并对这一模式的核心内容、实施难点与相关的配套改革作了初步论述。 本文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为指导对中国老年保障制度进行理论研究的探索性尝试。由七章组成,共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