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非常差,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20%。胃癌形成的分子信号途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遗传学、药理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COX-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COX-2几乎不表达或表达甚少,但当受到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促瘤因素、激素、丝裂原等刺激因素作用时,迅速从头合成,它诱导产生的前列腺素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迁移,血管形成和免疫逃避等,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MMP-2是蛋白水解酶,生理状态下在组织中广泛存在,参与生殖、排卵、炎症反应、伤口修复、在许多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研究发现它可以调节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参与肿瘤细胞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肿瘤血管的形成,也是引起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分子之一。COX-2和MMP-2在胃癌的研究中,比较一致的结论是它们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相互协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及血管转移密切相关。但是COX-2与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等临床特点的关系还有较多争议。研究二者在胃癌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胃癌的发病机制,为胃癌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有益帮助,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二步法检测51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癌组织及手术远侧断端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中COX-2及MMP-2的表达情况。根据计数资料计算各组织中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蛋白表达阳性率的组间差异,并用行×列表卡方检验推断COX-2与MMP-2之间有无关联。统计分析取a=0.05为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意义。本实验采用的阳性细胞计数方法为: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组织切片,在高倍镜下(400倍)在每张组织切片中随机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或者黄褐色颗粒为阳性细胞,计算每张切片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平均值,并根据切片中阳性细胞百分率将切片分3级:≤10%的细胞质或核内染色为不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1-50%时为低表达,阳性细胞数为51-100%为高表达,其中低表达及高表达均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结果:COX-2的表达以胞浆为主,MMP-2的表达除胞浆外,胞膜亦有少量表达。阳性细胞分布形式有三种:(1)散在分布:单个细胞呈散在阳性反应。(2)点灶状分布:阳性细胞在某些区域呈点灶状聚集。(3)弥散分布:在病变区域内多数细胞呈阳性染色,同一组织切片的不同部位可有强弱不等的阳性染色。(Fig 2-5)。1.COX-2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38/51)与43.1% (22/51),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MMP-2在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 (34/51)与13.7% (7/51),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able 1-2)。2.COX-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病变的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Table 3-4)。3.COX-2与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19<0.05,Pearson列联系数C=0.330(Table 5)。结论:1.COX-2、MMP-2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提示二者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COX-2与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3.COX-2与MMP-2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