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猕猴颅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灵长类动物水平,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制备脑栓塞模型过程中引起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监测脑脊液压力值,并结合一些临床表现,进而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猴脑颅内压影响的可能性。方法:本实验将健康雄性猕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制作脑栓塞模型过程中,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0.4mg/kg)。分别在栓塞前,栓塞后1min、10min、30min和60min记录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在栓塞前,栓塞后抽血做血气分析,及腰穿监测脑脊液压力值,并观察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出现颅内压的变化。结果:各项生理指标可见,实验组中栓塞后1min,猕猴的动脉收缩压(SBP)和动脉舒张压(DBP)较对照组低(P<0.05);其它时间段的比较实验组同栓塞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中栓塞后1min,动脉收缩压和心率较栓塞前升高(P<0.05),动脉舒张压较栓塞前升高显著(P<0.05),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栓塞后10min,动脉收缩压和动脉舒张压较栓塞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栓塞后30min,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栓塞后60min,心率较栓塞前下降(P<0.05)。测量脑脊液压力可见,对照组和实验组猕猴的脑脊液压力在栓塞后较栓塞前有差异(P<0.05),而栓塞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CSFP存在差异(P<0.05)。栓塞前后血气分析可见,对照组的PO2较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且S02%也较实验组低(P<0.05)。而临床表现则是实验组出现呕吐和瞳孔变化现象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维持猴脑栓塞模型制备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并有效降低脑栓塞过程中的缺氧情况,可降低脑脊液压力值和改善颅内压变化引起的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可得出结论七叶皂苷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脑栓塞时急性颅内压增高。
其他文献
背景线粒体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是真核细胞内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能量。除了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还可以储存钙离子,通过与内质网、细胞
目的:   评估紧急宫颈环扎术在治疗难免流产及早期早产临产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53
作为管理学前沿的效果逻辑理论所蕴含的学术智慧和理论张力吸引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我国不少学者对这一前沿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为了帮助国内学者正确理解这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