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晶组织Fe-6.5%Si电工钢温轧—冷轧加工工艺基础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6.5%Si电工钢(Si质量百分数6.5wt.%,简称高硅电工钢)具有磁导率高、电阻率高、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几乎为零、铁损低等优异的磁性能,是实现电力设备、电动汽车和高频电器等高效率化、低噪音化和小型轻量化的关键材料。然而,由于高硅电工钢的本征脆性,难以采用传统的铸造-轧制成形方法制备满足使用要求的高硅电工钢冷轧带材。本课题组前期采用组织取向控制、微合金化、形变热处理等多种韧化增塑手段,大幅度提升了高硅电工钢的室温和中低温变形性能,突破了室温塑性加工的技术瓶颈,为开发高硅电工钢带材轧制生产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基础。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高硅电工钢热处理和变形加工过程中组织、有序结构、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塑性变形性能的综合作用机制;提出了轧制温度和道次变形量控制、逐步降温温轧、冷轧前去应力退火等方法,显著提高了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的冷轧加工性能和冷轧成材率;通过优化冷轧带材再结晶退火制度,有效改善了再结晶退火带材的室温塑性与加工性能。本文的工作建立了高硅电工钢带材轧制加工重要的工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在压缩变形量为50%的情况下,400℃以上变形后试样中观察不到裂纹,变形性能良好;700℃以下变形试样未发生再结晶,仍保留柱状晶组织;在300~500℃变形时发生了明显的孪生变形,在550℃及以上变形时,主要以滑移变形机制为主。高硅电工钢中温变形时存在形变无序化和有序度恢复现象,400~600℃变形时,变形后试样的有序度低于变形前,而700~800℃变形时,变形后试样的有序度大于变形前,因此,有利于塑性改善或后续成形加工的形变温度区域为400-600℃。合适的逐步降温温轧制度(500℃/总变形量50%→400℃/总变形量60%→300℃/总变形量64%)可使高硅电工钢的室温三点弯曲断裂挠度比恒温温轧提高80%以上,冷轧不出现边裂的最大单道次轧制变形量由恒温温轧的50%提高至62%。其原因在于,采用逐步降温轧制可有效减轻高硅电工钢试样的氧化程度和更有利于降低温轧试样的有序度。高硅电工钢温轧试样经400℃ 1 h退火后,室温拉伸断后伸长率从温轧态的0.73%提高至1.19%:而650℃ 1 h退火后,试样的断后伸长率下降至0.41%,断口形貌由400℃退火时的穿晶解理和韧窝的混合断口转变为穿晶解理和沿晶解理的混合断口。综合考虑退火对试样再结晶、有序度恢复、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温轧后合适的退火条件为300~400℃保温1h,该条件退火后冷轧基本不发生边裂的累积轧制变形量可达71.4%以上。高硅电工钢冷轧带材经800~1200℃、1 h再结晶退火随炉缓冷后,室温塑性显著下降,难以进行后续塑性变形与加工:提高再结晶退火的冷却温度和冷却速度可明显提高退火试样的室温塑性和加工性能,如1000℃保温1 h然后炉内冷却至900℃油淬的试样,拉伸断后伸长率由随炉缓冷试样的0.2%提高至5.2%,且二次冷轧时基本不出现边裂。室温塑性提高的原因和有序相尺寸的细化有关,例如,有序相畴尺寸可从600℃以下油淬试样的~5 μm减小至900℃油淬试样的<25 nm。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定向凝固高硅电工钢板坯→逐步降温温轧→去应力退火→冷轧”制备高硅电工钢冷轧带材的工艺思路,实验室制备了厚0.1 mm以下的冷轧薄带材,带材表面光亮、边裂少、且柔韧可弯曲成卷。
其他文献
系统主要解决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雷击火的预报预警问题,提高森林防火的气象服务能力.统计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和天气系统与雷击火的关系,总结出原始林区雷击火的天气形势.采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物理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优化原有教学策略。本文研究了核心素养的相关背景;阐述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
信息技术学科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信息规范的自律意识与行为,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该融入学生信息自律行为的教育,遵循针对性、
<正>外墙保温装饰板是工业化生产的大幅面挂式墙板,及外墙保温功能与外墙装饰功能于一体,现场安装在建筑物外表面,干法安装施工,符合了国家10J121建设图集。满足了建筑节能与
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涉及多个电表,尤其是电路结构发生变化时,学生往往缺乏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思路。对此,要求能遵循学生学习思维的发生与发展过
本文尝试通过对2019年福建省高三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分析,并结合当时学生答题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是一种放置于子宫腔内、可人工安装及摘取并通过机械刺激或缓释避孕药来抑制女性受孕的避孕工具。因其长效且可逆,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
王粲的《登楼赋》被后人誉为"魏晋之赋首",大约作于建安九、十年间(公元204——205年),即他流寓荆州十二年以后登当阳城楼有感而作。"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劈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