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档案学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中国档案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中国档案学者是档案学研究的核心力量,他们在档案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并带动档案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本文对于档案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档案学者群体进行的,这样不但有助于借助可视化的方法了解档案学的学科结构以及分布力量,而且更能直观的反映出一定时期内档案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仅如此,研究档案学群体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档案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建立中国档案学派的必要性,使档案学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从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学者的构成及特点出发,分阶段记录和研究档案学者群体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档案学术理论以及档案工作实践的变化,并试图理清这条三十多年来中国档案学群体的发展历程,籍此客观真实地反映档案学术史中最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档案学术群体是否形成学派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中国档案学者团结协作、相互启发、共同奋斗的基础上,在档案学研究的某些领域,已经树立起了中国档案学术共同体以及学派意识的雏形。但是由于中国档案学并没有在其代表人物的领导下形成科学共同体,没有完整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以及方法论,因此并没有形成中国档案学派。这就需要在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历程中,提倡多元化取向,锻造科学术共同体,逐步完善中国档案学的研究体系,最终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研究学派,并推动中国档案学的理论不断的创新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