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实践证明,磷酸乙二胺是氧化铜矿的有效活化剂,尤其针对难处理氧化铜矿效果更佳。而磷酸乙二胺对氧化铜矿物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如能对其机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必将会更加有效地指导其工业化应用。故本论文以主要的氧化铜矿物—孔雀石为研究对象,研究磷酸乙二胺对孔雀石的作用机理。本论文通过对孔雀石纯矿物进行的“单泡管”浮选试验发现:在“磷酸乙二胺—硫化钠—丁基黄药”浮选体系中,孔雀石的回收率不仅较“硫化钠—丁基黄药”浮选体系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回收率曲线不符合常规的“正态分布”,而是在特定范围内出现了波动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当磷酸乙二胺用量为2×10-5mol/L、6×10-5mol/L时,所对应的回收率值处于回收率曲线的“波峰”处;当磷酸乙二胺用量为4×10-5mol/L、8×10-5mol/L时,所对应的回收率值处于回收率曲线的“波谷”处,并且在此用量范围内磷酸乙二胺所表现出对孔雀石纯矿物的活化效果非常明显。在磷酸乙二胺对孔雀石纯矿物活化过程中,针对试验出现的回收率曲线波动现象,本论文通过XRD、AFM、XPS、ICP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种特殊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磷酸乙二胺与孔雀石作用时,一方面,通过微溶解活化作用生成了新鲜的矿物表面,增强了药剂的吸附,改善了浮选行为;另一方面,两者作用生成的螯合物乙二胺合铜会不同程度的吸附在孔雀石的新鲜表面上,优先与硫离子、硫氢根离子以及黄原酸根离子作用,促进了浮选过程的发生。当磷酸乙二胺试验用量过大时,它将会转变成氧化铜矿的抑制剂。原因在于它与孔雀石纯矿物作用生成的乙二胺合铜离子过多的转入到液相之中,与硫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类似硫化铜胶体,大量的消耗了硫离子、硫氢根离子以及黄原酸根离子,恶化了浮选行为。与此同时,回收率曲线波动的现象很难再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