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雷达的隧道移动机器人三维定位与重构绘图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对人类来说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其中地下隧道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大量人防工程隧道,由于当时的建设标准落后,以及年久失修、疏于维护管理等因素,这部分防空隧道大多都被废弃。为了满足工程后续规划及地下空间再利用要求,发挥这些废弃隧道的作用,就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测量,获取其精确的三维结构信息。而对于建成时间久远的隧道,其施工图纸、模型结构等数据因各种原因而变得不准确,甚至已经丢失,也需要重新测量,重绘图纸。因此,获取隧道的真实三维结构信息就显得意义重大。当下用于隧道结构扫描的TLS技术,精度很高但是测绘成本昂贵,外业时间长,内业需点云配准且单个测站点云存在视野盲点。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两台激光雷达和一台IMU获取数据的测量系统,一台激光雷达配合IMU实现定位,另一台激光雷达垂直扫描获取点云数据。以及从数据采集、轨迹解算到最后的点云处理以及建模的一系列数据处理流程。针对隧道的环境特征,使用激光雷达和IMU作为传感器,实现紧耦合Li DAR/IMU的SLAM轨迹解算。在基于因子图的增量式平滑优化的框架基础上,引入帧描述符用于关键帧提取和闭环检测,实现了实时性较高、精度较高的定位。针对隧道点云模型的特征,设计了一套点云预处理流程。通过SOR算法移除离散点,再通过MLS平滑点云,补充小的点云孔洞,最后通过均匀栅格法稀疏点云,能够有效将存在大量噪声的大规模点云数据处理成噪声极少的稀疏点云,用以最后的曲面重建。针对隧道点云的狭长、有明显走向、横断面结构比较对称的特征,将提取隧道中轴线的思想应用到点云切片,基于点云密度自适应的方法确定切片的厚度和间隔,沿着隧道中轴线对点云进行切片。再通过获取的边界线拟合出一系列的NURBS曲线,最后再通过蒙皮操作获取完整的NURBS曲面,实现了从点-线-面的曲面重构。实验证明本文通过三维重建获得的测绘数据精度在5cm以内,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其他文献
缆索作为索支承体系桥梁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服役期间的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桥梁的运营安全。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共同作用下缆索的腐蚀疲劳失效是索支承桥梁典型的失效模式之一,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和耐久性。腐蚀疲劳失效的本质是电化学过程和力学过程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远超过交变应力和腐蚀介质单独作用的简单叠加。为研究缆索体系在腐蚀介质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并预测其寿命,本文首先从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本质出发,利用
学位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是汽轮发电机组闭式循环冷端系统的重要设备,其正常运行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寒冷冬春季,在冷却塔进风口上缘、填料、支撑梁柱及淋水装置等处易出现结冰,不仅会阻挡进风影响冷却效果,且加重填料及支撑构件载荷威胁冷却塔的安全。目前电厂较多采用人工悬挂挡风板的防冻技术,但其开度不可调,虽满足了最低温度时的防冻,其余工况时因过度防冻而使冷却塔出力不足,出塔水温偏高,冷端经济性较差。
4G网络的普及使消费者对单位时间内可传达更多信息的视频媒介有了更高的依赖,传统电商增长红利的退去使商家和平台对电商模式的更新迭代有了更大的期待。因此作为“视频+电商”结合的新电商模式——直播电商应运而生,该模式相较传统货架电商发生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本质转变,提升信息分发效率和降低用户决策成本。不同品类商品的直播在直播电商元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由于该类商品具有易腐性强、健
学位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结构的跨度越来越大,造型也多种多样。铸钢构件的设计自由度大,能够根据结构的受力状况和浇筑工艺设计合理的形状,同时,铸钢节点是整体浇铸而成,有效减小了应力集中,改善了受力性能,因此,铸钢构件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体育馆、火车站、大型广场等建筑。土木建筑类相关规范将铸钢视作理想的连续均质材料来计算其承载力,但事实上受铸造工艺水平的限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铸钢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存
学位
21世纪以来,在消费者需求驱动下,越来越多制造商从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销售转变。C2M模式通过“短路”分销商和品牌商,帮助制造商向下游延伸服务能力,成为众多制造商转型升级的首要之选。然而,受限于资金和数据,大部分制造商无法实现与消费者的直连。C2M团购模式的兴起为制造商摆脱这一困境提供了可行方案,如社交团购通过平台赋能制造商实现了制造商和消费者的直连,社群团购通过支持消费者以“团”的形式主动向
学位
近年来,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我国废旧电子产品存量剧增,专注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第三方回收平台以其便捷性和安全性成为消费者回收的新选择,并在近五年快速发展。但我国“互联网+”回收行业现阶段缺乏透明的定价标准和完善的估价系统,随着消费者公平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与回收平台之间的价格争议屡有发生,不同回收平台间的价格差异及回收平台的恶意压价行为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不公平感,从而直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