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华文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严歌苓及其创作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而她笔下那些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更为众多学者所称道。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变化。本论文以“文革”结束至今严歌苓所有直接描写“文革”,或以“文革”为叙述背景,或中间穿插“文革”情节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她们的变化,并从她们的变化中发掘严歌苓自身对“文革”态度的变化。 绪论介绍了严歌苓的创作经历以及论文的研究对象;严歌苓创作研究综述;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重点探讨了严歌苓笔下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运用了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从权力的规训与反抗两个层面研究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在“文革”中所处的角色的变化。从《雌性的草地》到《第九个寡妇》再到《床畔》,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被“文革”社会中的权力规训变为挣脱规训,也从受害者的角色转变为拯救者的角色。而且女性拯救他人的程度也有变化。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严歌苓“文革”题材小说中女性情欲的变化。女性对于爱情和欲望开始是渴求但是不得不抑制的态度。随着严歌苓对女性的复杂人性的认识和对“文革”认识的变化,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对情与爱的态度也在变化,由抑制自己的情欲转变为大胆释放自己的情欲。而近作《床畔》中的万红在英雄主义信仰的主导下升华了自己的情欲。 第三章探讨了严歌苓“文革”题材小说中女性对于英雄主义认识的变化。严歌苓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因崇拜革命英雄主义走向悲剧,表达了她对“文革”的控诉。进入21世纪,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已经不再受革命英雄主义的束缚,她们更多认同的是民间伦理道德。在近期创作中,严歌苓在信仰缺失的时代里,为古典英雄主义招魂。《床畔》中的女性凭借着对英雄主义的真诚信仰,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结语”总结了严歌苓“文革”题材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意义。这些女性形象既使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了发展,也启发了读者用另外一种眼光重新审视“文革”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