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对大学贫困女生生涯探索历程之心理探讨。在高校生涯咨询与辅导中,发现大学贫困女生在生涯探索中呈现出迷茫、焦虑等不适应情况。该叙事研究补充了以往仅采用量化研究的不足,深入了解她们心理层面的感受,探寻到个体情绪体验、对外在环境认知、自我的成长,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研究方法采用叙事分析,深入访谈两位有生涯探索焦虑及应对历程的大学贫困女生,包括一位本科毕业班学生和一位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生命故事。本研究旨在探寻大学贫困女生生涯探索焦虑的影响因素和应对资源,为大学贫困女生,尤其是那些存在生涯探索焦虑的群体及高校生涯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研究发现两位受访大学贫困女生的生涯探索内涵不尽相同,但也有较多共通点,成长于经济困难家庭的她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追求相对稳定的工作,希望自己能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做贡献。她们内心希望工作能符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而并非全部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时候不得已会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两位受访者生涯探索的焦虑具有阶段性的变化,主要来自物质条件、人际关系、个人条件三方面的影响。大学之前的求学时期她们基本会采纳、遵循父母的意见,并追求较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希望能考上一所好大学。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个人及环境资讯的了解,离开父母的她们自主性增加,较能依据自己的想法及重要他人(同学、朋友、老师)的意见后做决定,并形成主要的决策风格,即“脚踏实地、乐观面对”。物质条件方面,因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会本着节约的观念,并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经济压力在社会支持和自己努力下基本能够克服。而人际交往方面则表现为更多的心理压力,在和家庭经济情况好的同学相处起来感觉不那么融洽,也有被同伴排挤的经验,从而较为固定地和与自己家庭情况相似的人交往,交往圈子比较固定和狭窄。在追求更好教学资源或平台的时候会感受到经济带来的压力,会选择大学毕业直接就业,或者即使读研后仍会对自己的读研选择产生动摇。 在不同的阶段她们也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应对焦虑,资源主要来自社会保障、重要他人和自身成长三方面。遇到困境时她们大多能正向解释不顺利,乐观地看待未来。应对的资源多来自于家人、朋友、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以及自我观念的改变,这种正向力量增加了她们从焦虑中走出来的力量。她们能从新经验中形成新的自我认同,并逐渐肯定自己,自信地面对外界。虽然父母没有在经济方面给予太多的支持,她们对父母并不抱怨,并且感恩父母对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教育,并以给父母更好的回报作为努力的动力。 最后,研究者说明本研究的贡献、限制及个人的研究反思,并提供未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