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房屋空置、一户多宅、利用粗放等问题突出,加之城镇工矿用地等需求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成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古补平衡有效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重庆市大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与上述现象相符,同时大足县人民政府对此工作高度重视,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采取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最终提出相应的推动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政策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各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本文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并对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动态归纳总结,汲取前人研究的经验,为本研究服务。第二部分: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及政策法规。首先界定了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整理模式等相关概念。阐述了本研究遵循的理论,主要有土地供给理论、区位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地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系统论。最后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关的政策法规。第三部分:大足县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数据的整理,重点分析了大足县土地利用结构、城乡建设用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现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大足县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研究。主要研究确定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通过人均定额法测算出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并通过综合系数修正法确定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潜力级别。第五部分: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现状及效益分析。通过目前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规模、项目安排、运作模式、整理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情况,并定性分析了整理工作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并通过整理工作实施前后的照片对比,客观反映整理工作良好效果。第六部分: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存在问题和成因。在分析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七部分:推动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建议。针对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大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八部分:结语。这一部分是论文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综述,并提出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