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极材料对超级电容器影响巨大,制备优异的电极材料成为人们重点的研究工作。ZI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易于调节等优点,近些年里被证明是制备电极材料的最好利用的模板之一。本研究利用ZIF-67为模板,制备了两种镍钴基材料,并测试分析了它们的相关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材料作为正极材料时的性能。采用室温搅拌法制备钴基ZIF-67,多次实验找到了最佳药品量,以0.04 g的ZIF-67为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极材料对超级电容器影响巨大,制备优异的电极材料成为人们重点的研究工作。ZI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易于调节等优点,近些年里被证明是制备电极材料的最好利用的模板之一。本研究利用ZIF-67为模板,制备了两种镍钴基材料,并测试分析了它们的相关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究材料作为正极材料时的性能。采用室温搅拌法制备钴基ZIF-67,多次实验找到了最佳药品量,以0.04 g的ZIF-67为模板,添加0.15 g的硝酸镍,对ZIF-67进行完全的酸性刻蚀,得到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盒(Ni-Co LDH),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了该材料含有元素Ni、Co、C、O,由X射线衍射(XRD)图中衍射峰位置与标准卡对比得以确定材料是Ni-Co LDH,利用SEM、TEM表征发现Ni-Co LDH为中空结构。Ni-Co LDH电压窗口是正的,适合作为正极材料。对其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充放电测试(GCD)以及交流阻抗测试(EIS)可知,Ni-Co LDH表现为赝电容储能机理;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测得比电容为1077.5 F/g;循环充/放电5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是52.63%;内部电阻Rs=0.59Ω说明材料内阻小,导电性良好。(2)探究材料经退火处理碳化后作为负极材料时的性能。以0.04 g的ZIF-67为模板,添加0.08 g的硝酸镍,进行不完全酸性刻蚀,得到核壳结构镍钴基中间产物,对其进行退火得到核壳结构镍钴基复合材料(Co O/C@Co O/Ni O/C),由XPS确定了它的元素组成是Ni、Co、C、O,由XRD图中衍射峰的位置确定材料是Co O/C@Co O/Ni O/C复合材料,用拉曼光谱确定材料发生了碳化,利用SEM、TEM表征,可知材料为核壳结构。碳化后的材料电压窗口是负的,适合作为负极材料。测试了不同温度退火后Co O/C@Co O/Ni O/C的CV、GCD,由于550℃时材料的比电容最大,可知550℃是最佳退火温度。在550℃下对ZIF-67、Ni-Co LDH退火,把得到的产物与Co O/C@Co O/Ni O/C一起测试CV、GCD,比较可知Co O/C@Co O/Ni O/C的比电容最大,证明了Co O/C@Co O/Ni O/C是最适合的负极材料。详细测试550℃退火得到Co O/C@Co O/Ni O/C材料的CV、GCD、EIS,得知它主要为双电层电容储能机理;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它的比电容为119.82 F/g;循环充/放电5000次,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保持率是88.89%;内部电阻Rs=0.48Ω,说明材料内阻小,导电性良好。(3)以Ni-Co LDH作为正极材料,以核壳结构Co O/C@Co O/Ni O/C作为负极材料,构建了Ni-Co LDH//Co O/C@Co O/Ni O/C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对它进行CV、GCD、EIS测试,证实Ni-Co LDH//Co O/C@Co O/Ni O/C的电压范围是0~1.5V;表明了该器件的储能机理是由双电层电容以及赝电容共同构成的;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是80.33 F/g;当循环充/放电5000次,比电容保持率是72.73%;在功率密度是750 W/kg时,能量密度是25.1 Wh/kg。图59幅,表2个,参考文献63篇
其他文献
微纳光栅是光学系统中非常基本的周期性光学元件,在各种微纳光学器件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微纳光学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光栅逐渐与其他光学元件相结合,做成片上高精密光学器件。这也要求微纳光栅更加小型化、高精密、性能强大和易于制作。本文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模态法和有限元理论对微纳光栅进行一些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光栅性能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二次布拉格角入射下的带有覆盖层单通道衍射光栅,该光
二维(2D)材料被《科学美国人》在2016年评为十大新兴科技之一。这个材料体系中的每一种材料都拥有原子级的厚度和奇异的光电特质。它们主要包括石墨烯,六角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和黑磷等。其中,单层半导体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的直接带隙往往位于从可见到近红外光区,并且与光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由这些原子级厚度的二维材料构成的范德瓦尔斯(vd W)异质结,因其特别适合纳米尺度柔性电子和光电子学器件
胶体光子晶体(胶体晶)因其独特的周期性结构、特殊的光子带隙及结构色,在显示、印刷、传感、防伪、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单分散二氧化硅(SiO2)和聚苯乙烯胶体颗粒是常用的胶体组装基元。然而,这些胶体颗粒自身缺乏功能,严重限制了胶体晶的应用范围。因此,制备具有新功能的单分散胶体颗粒并将其用于构建新型响应型胶体晶将极大的促进响应型胶体晶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论文分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高比电容等特点,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导电性能较差,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团聚现象,影响电容器的性能。石墨烯作为一种介电性能良好的二维层状材料,在导电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与石墨烯复合是提高电极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MIL-88A为前驱体和模板,制备了Ni-Fe LDH和r GO/Ni-F
金属纳米线因其良好的柔性和光电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ITO作为柔性透明电极的材料。近年来,碲纳米线(Te NWs)被证实具有高导电率,作为二维材料器件电极,具有去费米能级钉扎效应,是作为柔性透明电极的良好材料。目前,制备Te NWs主要是使用有毒还原剂水合肼或硼氢化钠,而本文使用葡萄糖作为绿色还原剂合成Te NWs,同时葡萄糖也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减少其他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对Te NWs性能的影
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具有高吸光系数、低缺陷密度、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等优良的光电性能,成为当前国际国内新能源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十年来该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从首次报道的3.8%提高到25.5%,发展十分迅速。但是该材料的稳定性差,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本论文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改性来提升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本论文通过尝试不同活性层钝化剂研究对太阳能电池性能及稳
随着全球互联网、物联网等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飞速发展,对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提出更大需求。通过采用多维光信号复用和高阶调制等技术可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但传统实心光纤的材料非线性导致容量难以继续增长而出现容量极限,被称为非线性香农极限。为了克服实心光纤的材料缺陷,以空气作为导光介质的空芯光纤已经被提出和广泛研究。空芯光纤具有低时延、低色散、低非线性、高功率损伤阈值等优点,是可替代传统实心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是一种由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引起自由电子的集体振荡而形成的沿着金属表面(金属与电介质界面)传播的电子疏密波。SPPs具有突破传统光学中衍射极限的优势,同时还能极大地增强界面的电磁场。当SPPs的波矢与入射光波矢相匹配时,会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现
随着人们对视觉体验要求的日益提高,全息技术作为一种记录并再现物体三维信息的手段而备受关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无损地记录并再现物光波的复振幅,使得物体得以以三维的形式再现在人们眼前。而数字全息更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全息图中记录的复振幅信息通过优化,重建三维模型,方便人们查看。然而现阶段数字全息在三维显示的应用上仍存在不少缺陷,尤其在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过程中,由于相位再现存在像差,目前依
涡旋光作为一种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并且拥有相位奇点的特殊光场,在光通信,微粒操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单一的涡旋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各种需求,故由多个涡旋光组成的复合涡旋光(Composite Optical Vortex,COV)应运而生。本文以设计共轴复合涡旋光生成装置为目标,提出并验证了一种能生成共轴复合涡旋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