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氮SiC薄膜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碳氮(SiCN)薄膜作为一种新型三元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和机械性能,此外,该薄膜独特的发光性能和从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的可调节带隙,使其成为很有潜力的发光材料。本论文以制备高质量SiC,SiCN等半导体薄膜材料以及探索其光学特性为研究目标,该材料可用于制备应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光电子器件及作为光学保护膜,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实验中所用到的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HFCVD)设备进行了改造与设计。其次,以β-SiC和β-Si3N4晶体结构为基础,建立SiCN的基本模型。采用材料计算软件根据第一性原理的泛函理论对所建的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以β-Si3N4晶体模型为基础建立的SiCN模型较接近试验的结果。再次,以硅烷(SiH4)、甲烷(CH4)和氢气(H2)为反应气体利用HFCVD法在硅、石英等衬底上成功制备了SiC薄膜。研究了预处理和薄膜生长的主要工艺对SiC薄膜的影响,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薄膜为排列致密整齐结晶度很高的3C-SiC薄膜,薄膜中Si、C原子比接近1:1并且分布均匀、稳定。FTIR谱和Raman谱分析显示沉积的SiC样品中,主要化学键为Si-C键。由于薄膜量子尺寸效应,根据紫外-可见谱(UV-vis)计算出薄膜光学带隙以及光致发光(PL)谱计算的禁带能量皆大于3C-SiC的带隙(2.40eV)。探索性研究了SiC薄膜的场发射特性,发现SiC薄膜的场发射特性不仅和薄膜的表面形貌有关和内部结构也有密切的联系。最后,利用热丝化学汽相沉积(HFCVD)法制备了SiCN薄膜。研究了主要工艺条件(氮气流量、甲烷流量和衬底温度等)对制备SiCN薄膜的影响,并对制备薄膜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SiCN薄膜的结构、形貌、组成成份及其化学键等,结果表明所制备薄膜为表面存在裂纹和空隙的、且晶化并不充分的一种新型SiCN薄膜。薄膜中Si、C、N三元素含量分布相对稳定,形成了Si-C,Si-N,C-N等化学键合态。讨论了SiCN薄膜的光学特性,利用紫外-可见透射谱分析N2流量对SiCN薄膜的光学带隙的影响(2.33-2.94eV),薄膜中的N含量对光学带隙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nkd-8000型薄膜光学分析仪测试出所至备样品的厚度(d,808nm)、折射率(n,2.34~2.37)和消光系数(k,0.007~0.012)等。
其他文献
德育课作为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课教学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然而,因受多种因素的
通过对优秀毽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技术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优秀毽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模式特征 ,为科学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用于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
目的:探讨程序式居家护理干预对社区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3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干预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干预组制定并实施程序式居家护理干
<正>智能家居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小区"概念,而是基于小区的多层次家居智能化解决方案。它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家电控制、综合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时存在的护理问题和防范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000余例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的观察总结出存在的问题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过程一般表现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等几个功能过程,而其实质则是政府分配社会公共利益、
2002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加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由于具有分辨率高、频响高、可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在精密加工、高精度定位、超精密测量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容位移传感器信号转换和处理电路
"纲要信号"教学法是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倡导的.它是由关键的字、词、句,醒目的图示(或图表)、符号(箭头)组成的教学信号系统,调动学生视觉这个分析器,加工成对知识的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