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要树种树冠体积及表面积估测模型研究

来源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mom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北京城市环境问题的恶化,城市森林生态功能显得愈为重要,树冠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树冠表面积、体积是研究林分空间结构、生物量调查等的重要测量因子,为实现树冠表面积、体积精准、高效率的获取,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样木点云数据,对建立幂函数的树冠表面积、体积的估测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北京市城六区主要树种,包括白皮松、梧桐、油松、圆柏、银杏、侧柏、雪松、垂柳、国槐、臭椿,运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FARO LS880扫描样木的三维轮廓。首先,根据立木的点云坐标利用FARO SCENE软件提取树冠部分点云,运用Geomagic studio12三维逆向软件剔除树冠点云的非连接项、体外孤点等处理,精确提取立木的最大冠径(D)、冠高(h)等测树因子。并基于MATLAB平台,依据QuickHull凸包原理计算树冠点云的最外凸包,根据求得的凸包进而计算树冠的表面积、体积;利用corrcoef函数分析树冠表面积(S)、体积(V)与最大冠径(D)、冠高(h)的相关关系,确定参与建立模型的最佳测树因子;利用curve fitting tool工具箱基于幂函数研究建立北京市城六区十个主要树种的树冠表面积、体积的估测模型,精准估测同类林分的树冠表面积、体积;最后,依据树冠表面积、体积估测模型拟合结果的优良评价估测模型,并通过统计工具vartest2函数进一步检验树冠表面积、体积估测模型预测值的有效性,证明模型满足估测所研究的北京城六区十个主要树种的树冠表面积、体积。
其他文献
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是掌握建筑物运行性态的重要手段,是判断建筑物是否安全的科学依据。如何充分利用监测信息来准确地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态是变形监测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GIS技术在土地领域应用的深入,特别是“数字国土工程”的展开,各级土地基础数据库和各种专题数据库纷纷建立,各级国土部门也根据现实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土地应用系统。如今,
随着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大规模商业化释放,其安全性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转基因农作物超出最初改造目标而在表型、组分、代谢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非预期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盆栽试验,以T1、T2和T3代转LUC、HPT基因大麦及原始对照Gp为供试对象,研究了其农艺性状、木质素代谢等生理特征及籽粒营养特性,以期为转基因大麦的生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表明,LUC及HPT基因
信息共享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及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的建设,跨部门和跨行业综合性地理信息系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技术,尤其在森林高度及其垂直结构方面,能获取高精度的三维空间信息。利用Li DAR数据进行森林结构的定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对近几年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系网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讨论由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水系网的原理和方法,经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从而选择更
采矿方法选择是进行矿山生产后续工程的基础,采矿方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工期、成本、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目前,计算机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