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用相互作用以及基于CYP2D6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的研究,为临床合用药物相互作用安全性预警方法的建立,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RP-HPLC法建立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绿原酸的测定方法,测定尾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绿原酸药物浓度,比较单用香丹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单用双黄连及双黄连合用地塞米松后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影响。采用HPLC-FD法建立大鼠血浆中CYP2D6特异性底物右美沙芬及其代谢产物去甲右美沙芬的测定方法,测定静脉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右美沙芬和去甲右美沙芬药物浓度,比较经香丹注射液和地塞米松诱导前后右美沙芬和去甲右美沙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右美沙芬的代谢率,考察香丹注射液和地塞米松对CYP2D6的影响。2.用新药开发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2.1,采用基于几何结构算法(geometry-based)识别蛋白中最佳的结合位点进行分子对接计算;对文献报道的CYP2D6作用的65种药物作为训练集与CYP2D6进行分子对接,并用其LigandFit和CDOCKER两个模块进行打分,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优化分子对接过程中药物分子与蛋白分子最佳结合构象,建立CYP2D6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前20位化合物作为测试集,进行临床药物合用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用模型进行预测。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采用RP-HPLC法建立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测定方法,测定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黄芩苷药物浓度,比较单用黄芩苷及分别与尼莫地平和盐酸氟桂利嗪合用后药动学参数,考察尼莫地平和盐酸氟桂利嗪对黄芩苷的影响。结果:1.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α,t1/2α,CL,AUC(0-t)和K10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地塞米松对双黄连中绿原酸的药动学参数t1/2α、Cls、AUC主要药动学参数有显著性影响(P<0.05)。地塞米松组对右美沙芬药动学参数AUC有显著性影响,香丹注射液对去甲右美沙芬药动学参数AUC有显著性影响(P<0.05),两者对右美沙芬代谢率无显著性影响。2.采用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 2.1并基于几何结构算法(geometry-based)得到两个蛋白空穴中空穴(320.125 ?3)为最佳的结合位点。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以黄芩苷为例),CYP 2D6亚型的Gln244、Ile297和Ser304可以和配体分子黄芩苷中的氧原子形成一个或者多个氢键,两者至少形成了6个较强的氢键,键长2.53~3.03 ?,这些氢键在CYP 2D6与黄芩苷结合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Phe120的芳香环和配体分子中的芳香环可以形成较强的П-П堆积作用。通过CYP2D6相互作用预测及临床调查,预测了18个化合物作用于CYP2D6上。对其中两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尼莫地平和盐酸氟桂利嗪对黄芩苷的药物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CL/F无显著性影响,说明黄芩苷无论单用还是合用,其体内排泄未受影响。结论:1.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抑制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的代谢,二者合并用药时应对丹参素进行临床给药监测。在给药剂量下,地塞米松促进双黄连中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消除,从而加速双黄连的代谢,临床合用时应注意分开使用、或减少合用,避免不良反应发生。香丹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对大鼠CYP2D6酶无显著性抑制和诱导作用。2.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建立的药物作用于CYP2D6预测模型,可以对药物临床合用的安全性预测提供参考。获得了18个临床上合用时不宜或者需要注意合用的药物;尼莫地平和盐酸氟桂利嗪与黄芩苷对CYP2D6酶存在竞争性代谢,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很好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