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资源型城市形成的特殊性和体制管理上的误区,使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先后从资源条件评价和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则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资源型城市中的利益关系协调的角度出发,综合应用哲学、社会学、区域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针对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通过利益协调的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系统地探讨了在当前条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背景、以往的研究成果、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描述和说明。第二章论述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首先,通过比较相关概念、分析国内外对概念的使用,把目前纷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将其本质属性做了重新界定,并明确统计了资源型城市的确切数量。其次,详细描述了资源型城市不同于其他一般城市的六大特征,说明其发展的特殊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由盛而衰的独特的发展演化规律,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以及转型的时机。第三章详细分析了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问题与约束因素。本文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经历了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的资源开发,目前已出现了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经济结构单一、企业负担沉重、失业人员多、生态破坏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复杂系统问题。随后,从制度体制、国家政策、资源类型、人力资源、思想认识、环境资源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造成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各类约束因素,并提出资源型城市发展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资源型城市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协调。第四章提出了解决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途径。本章在界定利益和利益关系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中涉及到的政府、企业、居民等利益主体及其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并由此具体提出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一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应该包括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利益循环机制及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另外,还应充分发挥企业、居民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强化企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中的社会责任,调动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增强居民的利益表达和分享能力。最后,文章简明扼要地总结概括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之处点,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与设想。本文的研究对于分析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于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