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奥尼索斯的胜利——尤金·奥尼尔笔下《榆树下的欲望》分析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因其在戏剧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为美国戏剧史上三大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作品,为美国戏剧的成熟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本文将以其作品《榆树下的欲望》为例,借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对尤金·奥尼尔这一悲剧中的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口通过对剧中人物角色的分析,本文向读者揭示了以酒神精神为代表的尼采及其悲剧思想对奥尼尔在悲剧创作上的影响,得出结论:酒神精神的最终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其悲剧性正来源于酒神的胜利。 本文首先对中外奥尼尔研究进行历史性回顾,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第一章“《榆树下的欲望》中的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主要根据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各自所赋予的特点,将文中的主要人物做了深入分析:凯伯特--农场上寂寞的“阿波罗”,艾比--狄奥尼索斯的女儿以及伊本--被唤醒的狄奥尼索斯。 第二章“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矛盾与冲突”聚焦《榆树下的欲望》中所表现出的酒神和日神精神的冲突,其中包括人物内心的矛盾和角色之间的外部冲突。对于人物内在冲突的分析,主要从他们各自的双重性格展开,其中包括凯伯特的坚强与脆弱,艾比追求财产与爱情的矛盾和伊本在爱与恨之间的痛苦挣扎。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二者之间的冲突在角色之间的外部冲突方面,一方面突出表现为父亲、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三角复杂关系,另一方面集中表现在迷失的母亲与软弱的儿子之间的关系变化中。 第三章是“狄奥尼索斯的胜利”。在日神与酒神之战中,酒神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奥尼尔的悲剧精神所在。该部分从作品的结局入手,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酒神酒神的最终胜利。随后,针对酒神精神胜利的不可避免性进行了讨论,并由此强调其在奥尼尔悲剧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得出结论:尤金·奥尼尔在以此剧为例的悲剧创造中深受尼采酒神精神影响,其悲剧性正来源于酒神的胜利。
其他文献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其他众多因素。与其最直接相关的学科就是语言学。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从篇章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这种方法既涵盖了篇章的不同层次,又考虑到
英文缩略语字母词,即汉语里字母词范畴中的英文缩略语,是一种与时代并进的快捷有效的表达方法。其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直接引入西方国家使用的英文缩略语,另一个是中国人自造的英文
转述是学术语篇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为了“创建自己的研究空间”(Swales,1995),作者首先回顾本研究的背景,以继续前期研究,因而要大量地转述他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并对它们做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恭维答语中的语用失误。最近六十多年来,恭维语及其答语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恭维及其答语这一对言语行为通常是约定俗成的礼貌技
二十世纪开始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变革。激烈的竞争及商业化使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人追求自己更大的利益及更高的社会地位。结果是传统的生活方式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五幕市民悲剧,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