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多年来,语言学家们对二语课堂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内学习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许多国外的学者在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师的发问,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是影响课堂互动最重要的因素。因此,Ellis(1990:125)提出,“教师对管理课堂互动有最终的责任”。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策略(包括母语和二语学习环境)的研究十分全面并且不断深入,而在国内,关于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中国语境下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分布及频率,提问后等待时间的长短,对问题所采用的修饰类型以及教师提问的分布等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不同对教师提问策略及课堂互动的影响更是鲜有研究。基于上述有待研究的问题,对于进一步考察中国语境下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一系列特征,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提问策略的优、缺点,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在性质上属于定量研究。以四川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8名教师和36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三种方法:课堂观察、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用互动平均数作为衡量由不同提问策略所引起的课堂互动,着重从五方面讨论了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策略:提问类型、等待时间、问题修饰、问题分布以及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教师提问策略以及课堂互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展示性问题多于参阅式问题,而参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