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农业要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走出来,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农业,才能有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使中国农业走出一条既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又能够克服原来分割的小农经济的缺陷,过渡到农业社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多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有经营层面的结合,也有产权层面的结合;既有松散型,也有紧密型。 目前国内外有关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宏观分析比较成熟,个案分析和典型调查也有一定份量和数量,对策研究较多。但是,有关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的理论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特殊性分析比较少;系统分析不够,以前的研究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缺乏系统的概括和科学的归纳;缺乏对各种联结方式及机制的成因、适用条件的系统研究。 本项研究系统梳理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的各种理论,力图建立有关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系统理论。本文以作为中部地区代表的湖北龙头企业以及农户的调查研究资料为依据,实证分析影响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的各种因素,包括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民收入水平、专用设备投入等,以及农产品的目标市场、经营的规模化、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类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农业公共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对各种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了评价分析。 本项研究通过借鉴河南、山东的一些利益联结机制的经验,提出了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的思路与重点。在上述基础上,本项研究进一步探讨在市场化原则下,建立和完善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为中部崛起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 本论文共分四部分,八章内容。 第一部分为导言及文献综述,包括导言,第一、第二章。 导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创新点及本论文的不足。第一章全面论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概念,主要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