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体系的命脉。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细胞组织,是国家投资并享有收益权、处分权等终极权利的经济形式。在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国有资本收益问题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紧密相关。解决好国有资本收益的现实问题,设计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路径,至关重要。十八大提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中美之间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2012)中方承诺:“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财政部表态“将不断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在国有资本收益问题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国有资本收益问题倒逼国有企业改革。分析问题,(1)国有资本收益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投资收益。基于产权理论,国有经济以国有企业形态存在,具有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基于博弈理论,国有资本收益是国家与国有企业利益分配博弈的结果;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国有资本收益要以最优成本形式存在。(2)国有资本收益,究竟如何收?收多少?用到哪?“如何收”是收益基数问题,即合并利润、资本价格等,涉及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定价问题;“收多少”是收益比例问题,即征缴范围、比率高低等,关系外部监督和科学适度的问题;“用到哪”是预算管理问题,即使用方向、政策效果等,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和民生保障问题。(3)考察JZ市2008-2012年国有资本收益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观察其二十年国有企业改革路径,进行样本分析和案例说明。从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国有资本收益的现实状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走向趋势,无一例外地证明:国有资本收益问题的解决,需要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本文认为:从理论上,国有资本收益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内涵体现。在实践中,国有资本收益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重要组成。国有资本收益问题主线,贯穿于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企业改革之中,需要上下衔接,配套解决。制度设计与对策建议是:一是重定国有企业功能。将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导向与国有企业职能定位、功能分类统一起来,对国有企业不再以行业分类方式,而是以功能分类的方式,划分为战略性、公益性、盈利性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分类,制定不同的国有资本收益政策,理顺国家战略意图与国有企业发展目标,纠正政策方向与制度现实之间的偏离和反差。二是重置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战略性、公益性、盈利性国有企业差异化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分类,设置不同的产权形式和主体结构、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层级架构,将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形式与国家政策目标一致起来。三是转换政府职能机制。市场机制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要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必要条件。其中,体现政府与国有企业法律关系的国有资本预算,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调节的手段,需要发挥必要作用。具体到JZ市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按照“政策法令与市场契约精神相统一”、“制度递进与现实操作相统一”、“功能定位与因企制宜相统一”原则,确定国有资本收益政策框架;以变现预算、中长期预算和全面预算为目标和核心,强化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约束;辩证对待“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以“存增互变”与“四资运作”思维,指导地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