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渊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hu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尔森说:"对一个概念下定义的任何企图,必须要将表示该概念的这个词的通常用法当作它的出发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对法律渊源的概念作了历史考察,分析了对法律渊源不同认识的原因.我们发现:是法律渊源理论背后的法律观决定了种种不同认识.该文具体分析了以西方三大著名法学学派为代表的法律观,论述了不同的法律观决定不同的法律渊源认识的理论.可以看出,中国对法律渊源的认识是由传统的法律观即立法者立场的法律观决定的.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得出对法律渊源概念和特征的认识,以及与法的形式的区别.该文通过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从司法者的角度界定了法律渊源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我们看到:法律渊源不是一个静态的形式,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涌动不息的河流.它和司法实践以及法官实际操作紧密联系,对于法院改革、法官独立有重要作用.法律渊源对于拓展法官思维,转变法官观念,推进司法改革,实现洁治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利他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态,它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近现代合同法的演变使利他合同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与世界各国十分重视通过立法确立利他合同相反,我国
实用主义在美国具有深远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实用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际效果看作是检验一切理论和学说的标准,以解决现实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的特征源于来自欧洲的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权思潮的兴起,公民个体权利的自我保护和救济意识大大增强。在刑事诉讼领域内,实现公民权利自我保护与救济的关键权利——公民刑事诉讼权成为了法治发达国家关
审判独立实质上就是审判权的独立.审判权可分为程序性权力和实体性权力,与此相对应,审判行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审理行为和判决行为.前者是指法官认识案件事实的过程,在这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