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橙+伏令夏橙体细胞杂种细胞学观察以及两个柑橘有性杂交组合后代的培育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体细胞杂种主要应用于培育新型多抗砧木,接穗良种和作为培育三倍体育种的亲本材料。关于这些体细胞杂种的花粉育性及其遗传稳定性、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等研究还不够深入。本试验以“宜昌橙(Citrus.ichangensis Swingle)+伏令夏橙(C.sinensis Osbeck)”体细胞杂种为试材,以两亲本作对照,分别观察三者叶片和花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发现体细胞杂种的叶片和花器官均大于两融合亲本,体现了四倍体细胞的巨大性;另外,对杂种及其亲本的花粉育性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发现杂种花粉育性介于双亲之间,偏向高值亲本,说明杂种可以作为三倍体育种的父本;对其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发现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构型主要以二价体为主,且中期和后期观察到较多的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这为探讨其果实无籽或籽败育的现象提供了间接证据。鉴于珠心胚现象在柑橘育种方面的普遍性,现以单胚HB柚(C.grandis(L.)Osbeck‘Hirado Buntan’)为母本,用默克特橘橙(C.reticulata×C.sinensis)的花粉为其授粉,套袋100天后取幼果未退化的种子,接种到MT、MT+ME、MT+GA3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胚培养,经继代培养得到46株试管苗。另外以温州蜜柑(国庆1号)(C.unshiu Marc.‘Guoqing No.1’)为母本,以沙糖橘(C.reticulata)的花粉为其授粉,套袋100天,取幼果种子,消毒后同样接种到以上三种培养基中,经胚抢救得到206株试管苗。对温州蜜柑×沙糖橘杂交后代分别进行分子鉴定,由于温州蜜柑和沙糖橘亲缘关系很近,没有找到在两亲本间存在差异带的SSR引物,对其后代的鉴定还需要借助其他的途径;对HB柚×默科特橘橙后代进行SSR鉴定,表明杂种苗的比例约为54%。本试验杂交组合的配置,拓展了柑橘的遗传基础,为柑橘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候选资源。
其他文献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十分珍稀的药用真菌,其主要药用部位为菌核。为从分子水平研究菌核形成机制,以期为其工厂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作为前期研究克隆了包括9株桦褐孔菌菌株与2株同属菌株在内的共11株纤孔菌属真菌的漆酶编码基因的DNA片段,同时克隆了菌株FL的漆酶基因cDNA片段,确定了内含子位置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对所得所有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如下:1.
本文对不同梨品种果实生长动态及果实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香梨、早酥梨和新梨7号单果重变化曲线呈“慢-快-慢”的单“S”型,早酥梨和新梨7号果实
茶叶作为饮品的特殊性,使化学农药和外源抗虫基因的使用受到限制,这就给害虫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防治技术的确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茶树虫害仍屡屡成灾,农药残留超标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在茶树抗虫育种技术、抗虫基因资源以及内源抗虫剂的发掘和综合防治理论上要有新的突破。基因表达谱差异显示技术是最近兴起的研究同种细胞在不同状态下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植物对害虫取食诱导防御的分子机制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