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信息”是当代社会景观的强力构成因素,“文学传播”成为文学当今自身发展所必然面对的挑战与机遇。论文聚焦于刘慈欣科幻小说,并对其进行文学传播接受的个案研究,其因有三:首先从传播效果上看,刘慈欣科幻小说作为类型文学在事件触发下形成了短期的轰动效应,不仅在国内掀起一股科幻热潮,并成为继“麦旋风”之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又一范例;其次从传播路径上看,刘慈欣科幻小说突破单线型路径,在文学传播与读者接受之间形成双向互动型关系,主要以文本为基,在此之上衍生了影视、动漫、游戏等多种交叉形式,以此迅速扩大传播范围和关注度,随之在互联网虚拟社区成为热点话题,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分调动起来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在读者接受层面上,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叙事核心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并以科幻文学独特的审美规律和价值意蕴带给读者新奇感,为文学“沉重的肉身”注入轻灵的想象,给予读者开放性地阅读体验。因此,从传播接受的维度观察“刘慈欣科幻热”现象,能够揭示出在当下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下,文学与媒介、文学与机制以及文学与读者的密切联系。论文从内、外双重视角研究分析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综合文化研究与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结合时代语境和文学生态的变迁,从传播动力生成的多元背景、文学生产机制的运作传播以及与受众接受的审美意蕴契合三个维度切入,并通过对刘慈欣科幻小说传播接受的深入探究,进而反观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发展态势,理性分析当下中国科幻文化景观的多元形态。刘慈欣科幻小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话语对人类未来进行想象,并在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新的生长点和表达方式。但同时,在科学与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中,科幻文学的指涉早已超出文本,构成一种立体综合的“科幻景观”,电影、VR、未来游戏等强大的媒介推动力为科幻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也对科幻文学创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只有将科学与人文更好的融为一体,坚守文学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才能激发科幻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