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和比较内毒素对犬肺循环压力和体循环压力影响的不同,有利于对休克治疗采取防范措施。2、进一步探讨内毒素孵育的离体肺血管环与主动脉血管环反应性差异以及毒蕈碱受体对其影响,为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在体实验:健康雄性成年杂种犬14只,体重16-18kg,由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动物实验室提供。离体实验: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只,体重1.5-2.0kg,由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动物实验室提供。二、试剂与器材试剂: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美国Sigma公司,型号L2880);阿托品(批号:0609051,上海禾丰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上海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酸林格氏液(批号:7F704,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理盐水:(批号C0701121A,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达非那新(美国Sigma公司);去氧肾上腺素(深圳沃兰德有限公司);乙酰胆碱(美国Sigma公司);KRB液;RPMI-1640培养液(南京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器材:西门子900C呼吸机(德国);压力换能器(日本光电);四导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血管环仪器(成都仪器厂),恒温水浴锅(成都仪器厂)。三、方法在体实验:选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14只,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ml/kg,n=7);LPS组(LPS 1mg/kg,n=7)。麻醉后行股动脉、股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置管测压。观察两组体循环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和肺静脉压(pulmonary venous pressure,PVP)随时间的变化。离体实验:选日本大耳白兔6只,空气栓塞处死后仔细分离肺动脉和胸主动脉,连接张力换能器观察LPS和毒蕈碱受体阻断剂达非那新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四、结果判定在体实验:实验组动物在注入LPS后出现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基础值的40%证实已建成内毒素休克模型,可进行实验。离体实验:离体血管环在初长度下平衡60min后加入苯肾,血管环出现收缩且幅度达300mg,则认为血管环成活,可进行试验。收缩反应结果用每毫克血管环干重的克张力(g.tension/mg.dw)表示。舒张反应结果用占PE(1μmol/L)收缩值的百分比表示。五、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在体实验:(1)两组肺循环压力的变化:L组在注入LPS后肺循环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2)两组体循环压力变化,L组在注入LPS后SP明显下降,由给药前的132.93±9.42mmHg下降至最低40.91±4.36mmHg,最大降幅在基础值的70%左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为了更好的比较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变化不同,我们比较了N组与L组PAP/SP的比值,结果显示LPS静脉注射后,这一比值明显升高,这说明相对于体循环血压的急剧下降,肺循环相对表现为高压。离体实验:(1)N组肺动脉与主动脉的张力分别为3.34±0.91和5.85±1.37,用内毒素(LPS 4μg/ml,4h)处理后分别为3.00±0.90和4.29±1.30,P<0.05。(2)与在体实验结果相对比,比较N组与L组在内毒素孵育后的肺动脉和主动脉收缩反应的比值,结果显示主动脉用LPS孵育后,收缩反应下降的较为明显,而肺动脉的下降幅度小于胸主动脉,因此L组比值高于N组。(3)N组用M受体阻断剂达非那新(Darifenacin)处理前后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百分比分别为77.43±5.76和25.43±3.09,P<0.05。主动脉对Ach舒张反应百分比分别为75.11±4.99和15.35±3.22,P<0.05。L组M受体阻断剂达非那新(Darifenacin)处理前后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百分比分别为45.52±2.41和20.56±3.03,P<0.05。主动脉对Ach舒张反应百分比分别为42.21±2.56和14.32±2.51,P<0.05。结论1、1mg/kg内毒素静脉注射可建造典型的内毒素休克模型2、内毒素组体循环血压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下降幅度远小于体循环,因此表现为相对增高3、与在体实验对应,离体主、肺血管用LPS孵育后,收缩幅度下降,肺血管的下降幅度小于主动脉血管4、内皮中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血管舒张作用,当LPS孵育后内皮受损,舒张作用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