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研究已经过去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一门学科,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学习历史须通过阅读史料来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理解其发展的规律。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生史料阅读现状的调查,探讨如何培养其史料阅读能力。在素质教育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历史教学中,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线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任务。培养史料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历史观的形成,促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文字史料的阅读展开研究,通过制定调查问卷、调查试卷以及访谈进行测验与调查,分析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课堂观察,了解教师对学生史料阅读方面的指导情况。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学习与教学实习经验,提出一些对高中生史料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意义的建议。笔者认为,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拥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认清史料阅读含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的技巧。通过调查与测验,笔者发现高中生在阅读史料时存在读不懂史料、对史料有畏难心理等情况,本文基于此现状,从课堂内外及实际解决问题等角度,提出阅读史料的几点建议,并运用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正确选取史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结合课堂内外的培养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双管齐下;最后要注意,在习题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史料阅读的方法进行总结,以便遇见其他类似问题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这样的阅读,不仅能提高史料解读的速率,还能兼顾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认识历史、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