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在许多重要事件中,成功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政治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与企业解决社会问题的局限性,除了政府与营利部门外,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还需要有志愿服务发挥“润滑剂”的作用。这种观念上的改变,为我国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与国际社会接轨,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补充政府职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任务,使得志愿服务工程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发达国家,他们的志愿服务事业自萌芽、发展、成熟已走过几百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理论支持,以及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而我国的志愿服务仅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虽然结合“中国式”特有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蓬勃壮大,但仍缺少完整、系统的理论支持,实践经验相对匮乏,服务模式略显单一,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政府和志愿服务一体化,这些因素限制了志愿服务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式的志愿服务遭遇了发展的瓶颈。我们在欣喜志愿服务事业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各种利好时,更有责任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对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研究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对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的来龙去脉做以整理和疏通,并对现状加以分析,找到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等。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遵循“问题相关概念分析—国内外经验借鉴—实证现实分析—具体对策研究”的思路展开对于当代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研究。具体方面:第一部分,整理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并梳理了其中的关系;第二部分,追溯了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的传统思想基础以及当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着重从志愿服务组织的组成类型,发展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当代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志愿服务参与者不足,志愿服务资金短缺,志愿服务的主体及涉及的领域不够广泛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第四部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国际志愿服务发展的宏观趋势,我国志愿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应当借鉴的先进国际经验,同时探讨了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并对志愿服务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