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服务水平的高速铁路路网能力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速铁路逐渐成网,其运力大、时效性强以及安全性强等优势被进一步挖掘,现已成为国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对高速铁路网络能力进行研究可以准确发现网络能力瓶颈,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整体能力利用。目前已有的针对铁路路网能力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速铁路能力计算,较少结合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特点,而旅客作为高铁重要的服务对象,其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也应该在路网整体能力计算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探讨了满足一定服务水平条件的高铁路网能力计算问题。文中在分析了国内外对运输能力及路网性能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铁路网能力和高铁路网服务水平进行定义,并提出高铁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考虑服务水平的高铁路网有效能力计算模型,并用算例进行求解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在既有铁路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高速铁路网络能力概念,并依据现有的能力分类方法将高铁路网能力划分为路网基础能力、路网有效能力、路网已使用能力和路网潜在能力。接着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高铁网络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力提升途径。(2)在公路网络服务水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高速铁路的特性提出高铁路网服务水平的定义。从硬件设备和运输产品两方面对高铁服务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路网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分别为:运输需求满足率、区段平均能力利用率、列车平均绕道率、路网拥挤度及能力弹性。(3)结合列车路径分配优化和能力计算,以路网总开行列车数最大和列车总开行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高铁路网基础能力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绕道率、拥挤度等反映服务水平的约束,构建高铁路网有效能力计算模型。最后算例中,运用lingo12软件对同一网络分别采用高铁路网基础能力计算模型和高铁路网有效能力计算模型进行求解,比较两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有效性,为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附加值货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了较大的变化。据统计,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到630亿余件,同比增长达24%,高铁货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高速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输准时率高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如何合理利用高速动车组列车完成小批量、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对于拓展铁路快捷货运服务,提高铁路运输资源利用率,增加运输经济收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高铁快运业务发展的成熟期,以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已经覆盖了我国多数大城市。随着旅客的出行需求增大,铁路线网能力尤其是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点、线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依然沿用既有客运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与既有客运站在列车种类、运行速度、列车开行方案、列车开行密度、车站行车客运作业时间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车站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也尚未形
目的: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生理性起搏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如何快速、精准定位希浦系统区域是该操作的难点。本研究通过解析希浦系统区域的分布、标测特点,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快速并且准确操作心室电极导管到位,完成希浦系统区域起搏。方法:1.将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18年10月~2018年11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病例中,无基础心脏疾病的8例患者纳入研究,术者利用标测系统及美国强生公司诊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公交优先已成为各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重要策略。但是,公交优先技术保障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关键问题在于无法准确获取公交
高压输电线路电力铁塔的检修与巡检是保障日益发展的电力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现有的巡检方式手段单一,人工检修仍然是主要的检修方式,因此确保人工检修时人员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然而,现有的防坠装置规格不统一,对检修人员的保护程度有限。本文在调研电力检修攀爬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越障步态、越障方法及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研制一种带越障功能的电力铁塔攀爬机器人,可有效保护电力作业人员
在电气化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气化铁路的安全性、运行速度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电气化铁路实际运行中频繁出现接触网系统故障,从而影响弓网正常取流,继而导致电气化铁路无法正常运营。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发生故障时的弓网受流质量,以此为依据准确判断接触网故障点,方便人员预测、定点维护接触网故障,为接触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的是接触网故障状态机理及其现象,鲜少定
目前,国内外各大中型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正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正由单线运营模式逐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模式,部分大型城市,譬如北上广深等,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化态势。相较于单线运营,网络一体化模式下的客流特性、列车运行协调等都更为独特、复杂,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的研究十分迫切。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与评价问题,从乘客需求和企业运营两个角度出发,基于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
氮化硅是一种CMOS兼容,耐高频的介电材料,作为抛光停止层被用在集成电路(IC)中的浅沟槽隔离(STI)结构中来防止抛光时晶体管被破坏。在浅沟槽隔离工艺中,最关键的一步工艺就是对隔离结构表面的氮化硅层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加工,而其化学机械抛光的质量将会影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隔离效果。因此,开展氮化硅化学机械抛光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发展浅沟槽隔离工艺的关键所在。开展氮化硅化学机械抛光微观去除机理相
川藏铁路经行地区是典型的高海拔大高差复杂艰险山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线路展线困难,许多区域只能依靠深埋长隧和大跨高桥方能通过。这类隧道与桥梁由于工程量和施工成本大,难度高,工期长,往往是整个建设项目中的控制性工程,因此被称为铁路重点工程。铁路重点工程方案即是这类重点工程的主体施工方案,制定这些方案是铁路总体设计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目前主要是依据专家根据自身经验结合对地质情况的掌握来作出的。
城镇化带来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和灵活。但同时,由于城市的不断蔓延和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相对于交通拥挤收费、单双号车辆限行等出行需求管理措施,通过改变城市建成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出行结构,创造一个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城市建成环境,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引导居民采取低碳出行,降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