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分享经济快速增长,创新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政策、市场结构和司法环境等外部因素,或股权结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高管职业经历等内部因素,对内部控制这一因素虽然也有研究,但大多是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这一正面角度,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情况的研究较为有限。目前,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分为“内部控制促进论”和“内部控制悖论”。“内部控制促进论”是指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促进作用,而“内部控制悖论”则认为内部控制强调的制度性与企业创新所需的灵活性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反而会抑制企业创新。事实上,技术创新活动从想法的产生,到创新的投入,到之后的研发过程,直到最后成果的市场投放,整个过程的运行都基本依托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而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渐得到企业的重视,20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是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开始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在2012年强制要求A股主板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相关信息。
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这一动态视角出发,选择2009至2017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论整体上从反面视角支持了内部控制促进论;(2)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复后,其技术创新水平会得到提高,这一结论整体上从动态视角支持了内部控制促进论;(3)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相较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程度更强;(4)在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将样本分为高研发强度组和低研发强度组后,发现相较于高研发强度组,低研发强度组中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说明在创新活动并不活跃的企业中内部控制促进论更加成立。
本文研究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均有较大意义。在理论层面,本文充实了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需考虑的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这一动态视角出发,选择2009至2017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论整体上从反面视角支持了内部控制促进论;(2)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复后,其技术创新水平会得到提高,这一结论整体上从动态视角支持了内部控制促进论;(3)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相较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程度更强;(4)在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将样本分为高研发强度组和低研发强度组后,发现相较于高研发强度组,低研发强度组中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说明在创新活动并不活跃的企业中内部控制促进论更加成立。
本文研究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均有较大意义。在理论层面,本文充实了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需考虑的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