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汇改和次贷危机的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一背景下,加强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票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既可加深对汇率与股票市场价格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又可为采取措施避免由于货币升值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并且提供才参考意见。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关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性方面的文献,接着对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性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然后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本文对比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前、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和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对这三种情况对比研究并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的不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汇率改革前,人民币汇率与各股票市场指数都不存在协整关系。(2)汇率改革后和次贷危机完全爆发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各股票指数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无论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都是上证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而上证指数在短期内不影响汇率,但在长期内一定程度上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其中,上证综指价格波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大;(3)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股价之间出现反向关系,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股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人民币名义汇率是股价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最后,本文运用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性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对实证结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释,揭示出研究结论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股票市场建设、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文的分析,与其他同类研究相比,建立在一个更为一般的分析框架基础之上,并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逻辑;实证研究中,突出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随着对高技术产业人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产出
学位
多元化并购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多元化并购能否给企业带来收益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虽然国外学者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对企业多元化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多元化并购也逐渐成为企业兼并收购的主要形式,因此多元化并购能否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了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05年和2006年间我国A股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上涨趋势的推动下,社会大众对养老问题已经变得不再陌生。为了减轻政府养老负担,缓解社会养老危机的问题,职业养老金在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慢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养老保险体系的三驾马车中,职业养老金居于“第二支柱”的位置。中国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属于职业养老金的范畴;在美国养老保障系统中,职业养老金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个方面共同组成。其中中国企业年金自上世纪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