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N中基于网络编码机会路由的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线mesh网络研究领域中,机会路由无疑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颠覆了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传统观念,即传输中数据包每跳只有一个转发节点。在机会路由中,每个监听到数据包的节点都有机会成为转发节点,而通过引入网络编码技术,机会路由可避开复杂的调度机制,大大提高了网络吞吐量。然而基于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冗余包的产生、网络拥塞、时延等。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网络编码和编码反馈机制的机会路由协议(以下简写为MFOR)。  在MFOR中,首先通过引入编码反馈机制来构造编码反馈ACK向量,上游节点可通过解析接收到的ACK向量来了解下游转发节点编码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大大降低冗余包产生的概率。其次,设计了一种速率控制机制,该机制无需考虑链路丢失率,而是通过引入信息量“积压差”概念来描绘自身负载及网络的拥塞程度,进而调节节点发送速度,可有效降低网络拥塞并提高网络吞吐量。此外,考虑到机会路由的数据传输采用广播方式以及节点间信道冲突较大的特点,对802.11DCF机制进行改进。在改进的DCF机制中,竞争窗口的大小根据节点的负载程度和整个网络的繁忙程度来设置,这使得网络中的节点能更加公平的获得信道接入机会。最后,设计了一种“流水线”式的数据传输机制,与传统机会路由中的数据传输机制相比,该机制中的源节点无需等待目的节点的应答信息即可启动下一个数据块的传输,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为了验证MFOR协议的性能,本文在OPNET软件上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与基于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协议MORE实验对比发现,MFOR在数据吞吐量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多数据流场景下,性能更为突出。同时实验中还发现在数据吞吐量相当的情况下,MFOR中的源节点所发送的编码包更少,数据块的发送时长也更短。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超高频段射频识别技术(UHF RFID)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新的研究热点。超
近年来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对多个传感器提供的冗余信息数据进行充分的互补,能够得到更为客观、更为精确的数
目前,球磨机料位的准确测量仍然是工程上的一道难题。由于球磨机的料位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使得球磨机在运行时会发生堵磨和欠磨等现象,因此迫切的需要准确知道球磨机的料位。由
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带动我国IC产业的快速发展。上芯机是IC芯片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随着先进计算机视觉系统与运动控制系统的引入,其绑定晶片的速度与精度都得到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