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推进县域志愿服务的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贡献时间、技能、体能等,有组织的、增进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县域志愿服务主要活动地域为县城、人口集聚的乡镇所在地及向城镇化转型的农村,在县级层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需要政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能动地执行与制定相关志愿服务扶持与激励政策,创设支持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环境,引导、支持与规范志愿服务组织有序、有续、有效活动。在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是政府有效治理的合作伙伴,是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生力军。本文解析了在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志愿服务存在四大转变,即志愿服务的性质从好人好事向公共治理转变,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从自上而下向政社合作转变,志愿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从架构不全向规范管理转变,志愿服务的文化从高尚品行向公民责任转变。以余姚市为例,调研了县域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剖析了当前县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基于我国“强社会”远未形成的实际,提出要在法治框架下,在以政府主导下,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间的协同合作中,志愿服务的各个要素逐渐适应社会治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友爱互助、促进文明的传统作用及作为治理主体整合配置社会资源过程中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通过对县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发展要求的深入研究,提出从政府策略、治理方式、志愿组织与志愿精神四个维度为推进县域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为推进志愿服务的地位从边缘化式的拾遗补阙向治理的主体力量转变,探究了业主委员会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并推而广之,提出县级某些群众团体以公益组织的方式来运作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其他文献
科学范式正在从牛顿范式向系统范式转变,基于牛顿范式、机械世界观所建立起来的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指导当今时代的管理实践,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来应对现代复杂企
我科从1999年5月~2000年4月间实施全麻手术320例,经过我们严密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均全部康复出院.
<正>“我今年23岁,已经工作几年了。不知怎么回事,我感觉最近总是很烦的,我的生活中没有高兴的事,越来越没有了自信,我的心理压力特别大。您说我怎么摆脱心理压力呢?”一个女
毛姆是一位性格极为复杂的作家,他的一生是在痛苦与矛盾中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独自徘徊,总是不停地自问同样的问题: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它有目标吗?是否有道德这样的东
地铁作为城市中运送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在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地铁车站内火灾发生的次数逐渐增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