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施用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但化肥实际施用量远高于作物需求量,肥料利用率较低,同时,剩余的氮磷养分随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进入水体引起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农村部对我国化肥用量提出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化肥减量,包括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流失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展开了两种化肥减量施肥试验,分别为减量化施肥试验和等氮有机养分替代化肥试验。减量化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用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但化肥实际施用量远高于作物需求量,肥料利用率较低,同时,剩余的氮磷养分随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进入水体引起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农村部对我国化肥用量提出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化肥减量,包括有机养分替代对作物产量和农田氮磷流失影响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展开了两种化肥减量施肥试验,分别为减量化施肥试验和等氮有机养分替代化肥试验。减量化施肥试验是以习惯施肥为对照,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基础上减氮30%、减磷50%以及减量+秸秆还田等不同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秸秆富含作物必需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田后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小麦-玉米轮作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的种植方式,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该地区秸秆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肥合理配施对于提升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收集国内文献,整合分析黄淮海地区综合产量、经济、环境效益最高时的玉米氮磷钾施肥量。在皖北砂姜黑土区通过
随着人工智能和图像技术日益成熟,农业机械开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对农业机器人展开了研究,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广泛地应用在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方面。由于玉米行间间距较窄,玉米生长中后期行间路径存在枝叶及杂草遮挡,光线不足,导致一般的机械难以在玉米行间行走,无法实时了解玉米的生长情况,为了能够实时了解玉米作物生长状况,设计出一种玉米行间信息采集机器人。根据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理
为研究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对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本文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2011~2015年地中蒸渗仪实验资料及气象资料,包括地表径流量、潜水蒸发量、渗入补给量、降水量、水面蒸发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选取淮北平原典型旱作物冬小麦、夏大豆为研究对象,结合冬小麦和夏大豆在淮北平原两种典型土质砂姜黑土和黄潮土对地下水利用的极限埋深,选择0.2,0.4,0.6,0.8,1.0,1.5m六个控制
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spp.)又叫根腐线虫root-lesion nematode,是世界第三大作物病原线虫,危害仅次于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短体线虫属于迁移性寄生线虫,口针粗壮,通过口针穿刺在寄主植物薄壁组织摄食,侵染甘薯造成营养根和储藏根受损甚至坏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植株褪绿,引起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继发侵染或诱发复合侵染,导致产量下降。近年来关于短体线虫的防治方面研究报道多集
重楼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野生资源锐减。大别山区是重楼属植物重要的自然分布区和药典所载华重楼的传统产区之一,但是实际重楼基原植物较为混杂,重楼药材品质参差不齐。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法,运用omnic软件对重楼属植物进行鉴别研究,利用HPLC法对皖属大别山区重楼属不同种类、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重楼根状茎中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开展重楼新品种选育,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楼根状茎测试样品制
为了提高涝渍胁迫下夏玉米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利用高光谱遥感对植株生理生化参数进行监测。本研究以抽雄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涝渍胁迫试验,设置不同淹水时间(3 d、5 d、7 d)、不同恢复时长(2 d、4 d、6 d)和不同施氮水平处理(0 kg/hm~2、180 kg/hm~2、300 kg/hm~2)。在涝渍胁迫前、后分别对玉米叶片进行高光谱数据采集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