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汉唐时期与现代中医“肝窍理论”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uosh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刻画汉唐时期和现代中医“肝窍理论”。2.比较汉唐时期和现代中医“肝窍理论”的区别。3.破除现代中医虚构的“肝窍理论”观念史。方法采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考察汉唐时期和现代医学著作中肝、目概念的对象及肝与木的概念间关系。构建汉唐时期和现代中医理论“肝窍理论”的理论体系。比较两个时期“肝窍理论”的不同。并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内,从新审视两个时期“肝窍理论”。结论1.从整体史的角度看,《内经》奠定了现代中医“肝窍理论”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历史的虚构”。2.汉唐时期肝与木的关系是“目——木——肝”,即肝与目直接性相关,都从属于五行的“木”。汉唐时期“肝窍理论”体系是在经络为中心,针灸治疗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中,受术数理论的哲学思想影响,通过“天人相应”、“同气相求”,以“目——木——肝”为核心基础构建的目疾诊治体系,其核心诊治思维是“肝、目属木”。3.现代中医理论肝与目的关系是“目——辨证论治——肝”,即肝与目并非直接相关。现代中医“肝窍理论”体系是在脏腑为中心,药物治疗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中,受“辨证论治”、西医等现代中医理论影响下以“目——辨证论治——肝”为核心基础构建的眼病诊治体系。其核心的诊治思维是“目的辨证论治”。4.从理论构建的角度看,汉唐时期和现代中医“肝窍理论”存在明显的话语场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肝对象的不同。第二,目对象的不同。第三,肝与目概念间关系的不同。第四,主流治疗手段不同。第五,诊治思维的不同。5.从理论构建的角度分析,造成汉唐时期和现代中医“肝窍理论”存在明显的话语场变化的原因是:第一,汉唐时期与现代诊疗体系不同。第二,现代科技进步促使眼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进步。第三,实证主义造成肝窍理论的理论重构。
其他文献
宪法诉讼是基本权利被损害的救济方式或途径。宪法诉讼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宪政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完善宪法监督,促进社会进步,保障法治文明、政治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外,对
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时准确诊断肝动脉并发症对移植肝预后非常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因其无创、简便等优点已成为
古往今来,“自由”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往与追求。日常生活中,它总是与不负责任、自由散漫、自由自在、舒畅愉快等话语联系在一起。而具有智慧的思想家却极尽全力的来阐释真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伴高血压(HT)和/或昼夜节律异常的患者,经鼻自动持续正压通气(auto-CPAP)治疗,对患者血压改变情况的研究。资料与
<正>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1]。教科书虽然能够体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教与学的唯一媒介,它更像是一个框架,需要教师创造性地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与人的思维联系得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客观评价新加良附颗粒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中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以完全
<正>福建教育学院是一所以师训干训为主业的高等院校。近几年来,学院从办学特点出发,围绕"师魂、基调、闽风"校园文化主题,将书香墨韵建设融入学院各项工作,营造浓厚书香墨韵
道德责任既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关键的范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遭遇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在中西伦理思想史中,对道德责任的论述早已有之且立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