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都德的《最后一课》被选入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以来,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语文教材中已经生存了92个年头。外国文学作品进入汉语文教材不仅拓宽了学生们视野,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今天,在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汉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入与教学就显得格外必要,如何长期有效地利用这些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已成为不可轻视的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并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文献法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从文献中了解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内容;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选择北京市三所中学的2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同时也对30位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观察法通过对教师备课过程、讲课方式,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观察,为了解样本学校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提供依据。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总结出外国文学作品在一线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第二部分从发现的问题入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从教师素养、中西文化差异、教材等多角度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第四部分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